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文化
理论园地
春秋文史
文苑翰墨
玉环书画院
 
> 文化 > 春秋文史
《玉环文史集萃·史海拾贝篇》前言
2020-05-18- 16:13  点击数:  来源:市政协机关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览胜重来访玉环,山灵更与逞清颜”玉环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兼得山海之利,河海相连,川泽秀丽,风和雨润。据《玉环厅志》记载:“玉环横亘海中,岛屿交错,陆则山围岭沓,水则海绕沙萦。”三合潭遗址出土文物表明,玉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我市境内先民大多系明朝万历以后,广东潮汕一带、福建南部闻渔汛而来的渔民和清代以后周边地区前来复垦的农民,特殊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多元性移民文化。经过几百年融合,产生了以海洋文化为魂、移民文化为根的玉环本土文化。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海中具区玉环山者,历代废弃之,有明以前无闻焉”。历史上玉环曾经三度废弃,文化数次中断毁灭。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138年),东瓯王因闽越国围攻,乃举国迁徙,境废墟。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因倭寇袭扰沿海各地,政府强令玉环山移民内地,否则“居则死,耕者断其足”,弃而不守长达200多年之久。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朝廷因郑成功占据台湾抗清,颁布史无前例的残酷“海禁令”,强制五省“撤边海三十里民居迁徙界里”,玉环首当其冲,受害极深,再度成为废墟荒土。迨至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展复设治,文化才缓慢复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有幸躬逢盛世,更应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用明德引领风尚。建国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玉环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革故鼎新、开拓奋进,榴岛大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海岛奇迹,谱写了震古烁今的精彩华章和壮丽凯歌,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并成功撤县建市,凤凰涅槃为东南沿海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年轻城市。但是,与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很不相称的文化短板弱项问题不容忽视,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弘扬迫在眉睫。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使命。当代玉环是历史玉环的延续和发展,须知“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益于今日,惠于后世”的文化事业,肩负着伟大复兴新时代赋予的培根铸魂的初心使命和神圣职责,起到补正史之遗、匡史书之误、辅史学之证的作用。汗水涔涔,履迹卓卓。在几代资深学丰、声望夙著的耆宿名士们的潜心研究、辛勤付出和奋进接力下,玉环文史资料成果颇丰、卷帙不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百废待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学识渊博的戴汉节、朱仁巴等老先生克服县域文史资料散佚、人手紧缺的种种困难,创办了《玉环文史资料》,其难度可想而知。前些年,张一芳老师倾尽心血主编的《玉环古诗选编》《玉环古文选》《玉环古文拾遗》,其“理文化脉络,保文化遗存,集文化精的独特价值显而易见、有目共睹。作为晚辈后学,每当我们翻阅一本本泛黄的册页,不由得对前辈们初心不渝、守正求新、静心治学、笔耕不辍,咬住线索穷究细研的精神肃然起敬!得益于他们的开拓性工作,为后人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研究素材。由于种种原因,《玉环文史资料》受众面较为狭窄,鲜为人知,很有必要全面梳理、重新选编、采英撷华,让更多的读者尤其是年青一代知晓本土、热爱家乡,更好地传播历史文化、丰厚城市文明,从而“知往鉴今,以启未来”,扩大文史资料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挥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正因如此,本书——《玉环文史集萃》绝大多数文稿来自历年编辑的25期《玉环文史资料》,一部分系近年来由玉环英贤们本着“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态度撰写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斐然成章的精品力作、慧言宏文。宿昔玉环旖旎,胜迹遍布,久负盛名。可惜因岁月桑,至清末许多景致已大为改观、面目全非甚至不复存在作为无法还原的昔日形胜景观,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忠于史实予以真实反映,董招春先生的《清代玉环厅重大市政设施建设综述》一文则为后人了解环山景观的古今变化提供了文史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玉环的历史就是一部精卫填海、筑堤成塘的历史,史无前例的漩门围垦工程就是移山填海的伟大壮举。因此,围垦纪实这一奋斗史诗是本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和玉环解放七十周年,革命前辈周丕振同志执笔的《解放玉环纪实》和原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善相撰写的《潘心元烈士墓的发现和认定经过》两篇文章,让我们重温了“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段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作为玉环人,我们应时刻铭记当下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切缅怀为玉环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学习继承其崇高品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使命,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章国良先生的《玉环县股份合作企业的兴起、发展及效应》一文无疑是玉环民营经济发展史真实生动的写照,能让我们管中窥豹,更好地总结反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玉环民营经济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而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这一过程中扬长避短,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南宋乐清状元王十朋应避难隐居榴屿的北宋名臣倪涛后人之请而亲笔作序的玉环倪氏渊源序》,填补了《玉环古文选》空白。

《玉环文史集萃》分为史海拾贝(包括历史沿革、史说探渊、围垦纪实、历史人物)榴屿概览(包括工商史话、耕海牧渔、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特产珍果)诗文撷英(包括大美玉环、形胜景观、海渎古渡、渔樵灶户、书院遗韵、其他)三大部分,共3册,计划分期陆续付梓成书。按照“补史之缺、续史之无、详史之略、纠史之错”的定位,掇菁撷华,体现文史特色,注重史实性、人文性、普及性,既不同于全面系统介绍玉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系列丛书,也有别于文学作品选编。鉴于此,凡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办(史志办)和市文联近年来所编发书籍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原则上就不再重复,但是言之不详而文史资料有必要浓墨重彩介绍的则予以拾遗补阙。

本次刊出的是第一册《史海拾贝篇》,共46篇16余万字。有限篇幅,绝对难以囊括日新月异的历史性伟大变革,绝对难以涵盖玉环丰厚的海岛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只能从蔚为壮观的文化海洋中截取一组浪花或者一个浪头,或详或略,或点或面,或宏阔或细腻,只取其英华而略及全貌。尽管如此,细细读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窥见历史的生态影像,触及文化的精神脉动,甚至还能从历史中照见当下,从小讲中映出自我。其间,该项工作得到了市政协社法委原主任郑福祥同志的鼎力相持,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大多数配图的实地拍摄。同时,一些作者认真校核稿件。在此,一并谨申谢忱!

“采访名区遍十洲,玉环风景望中收。”由于记载阙如,加之我们才疏学浅,难免挂一漏万,沧海遗珠,或有失实之处,舛误百出,乞求就正于行家和读者,提出真知灼见,以便匡正厥失

 


                                        编者

                                     2019年12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