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五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
提升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感
社会和法制委
“我们家的老人该怎么办?我们自己老了又该怎么办?”如何养老这个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成为很多市民的后顾之忧。居家养老是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关乎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是我市建设“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湾城市”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民生课题。
一、居家养老服务业的现状
1、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截至2017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8.5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9.5% ,而2012年底的相应数据分别为6.7万人和15.5% ,五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可以预见,未来我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2、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量大。一般老人,前期会选择居家养老,而后期可能会选择机构养老。如果比喻机构养老为全托,则居家养老相当于半托,即采取“社区(村居)服务+住家养老”模式,也就是在社区内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可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其经济条件提供上门一对一服务或者照料中心托管统一服务。据我市民政部门抽样调查,作为样本的1.6万老人中,约9%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约80%需要居家养老服务。
3、照料中心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初全市只有2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而目前全市已创建照料中心308家,其中示范型36家,标准型135家,基本型137家,实现了城乡社区全覆盖。市财政按类别给每家照料中心5-25万元的补助。
4、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迈出新步伐。2017年7月市政府分港南、港北两片区向社会公开招标居家养老服务及照料中心托管项目,服务期限1年,标书涉及的服务对象包括约 1300名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人、125家托管照料中心及其老人,标的额266万元。2018年7月实施第二轮招标,服务期限2年,标的额 580.8万元。
二、居家养老服务业值得注意的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主城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相对丰富,而乡村的居家养老服务则显得内容单薄。308家照料中心仅有36家开办食堂,大多数只提供午餐服务,而政府招标建设的集中配餐点才刚刚起步。大多数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停留在原先的玩棋牌麻将、看电视、看戏、寺庙活动之类,很少顾及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列为托管点的照料中心另有免费理发、测血压之类的简单体检等服务。未列为托管点的照料中心,除了挂上一块牌子,几乎没有增加实质性的服务内容。
2、照料中心托管项目的实际服务与标书约定还有差距。按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招标书规定,中标方应该按标书约定提供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但调研发现,线上服务未能按约定有效运转,线下服务的频率和质量也没有达到标书要求。港北片托管合同生效后的一年期间,中标方未在港北设立办公场所,社会对此颇有微词。
3、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目前我市居家养老服务护理队伍由居家养老服务托管单位人员、社区(村居)工作人员、义工队伍三部分组成,普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且多数为农村妇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4、家庭主体责任意识仍需强化。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每位子女应尽的义务,但更多的情况是“上辈关爱下辈多,下辈关爱上辈不够多”。有的子女花在寺庙和宠物上的时间、金钱要比关爱老人的多。一些老人,尤其是健康状况不好的农村丧偶老人,物质生活艰苦,精神上显得孤寂凄凉。一些贫困、残疾老人,被家人抛给了宗教人士举办的养老机构。
5、志愿服务老人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工会、妇联、团委、老龄办、老干部局、老年人体协、村居(社区)等单位及各类志愿者团队开展了许多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但缺乏统筹安排与力量整合,尚未形成一套志愿服务老人的长效机制。
三、主要建议
关爱老人,就是关爱养育我们的长辈,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未来。关爱老人既是家庭的主体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积极营造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强化政府导向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关爱老人活动,广泛宣传爱老敬老的感人故事。应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及各类学校开展关爱老人的主题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家和富裕市民向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及其照料中心捐款捐物、定向资助或冠名认建。
2、充实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家庭、政府、社会应形成合力,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义诊、家政义工、老年病康复、文体、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并尽量照顾农村老人、健康状况差的老人及家庭困难老人的差异化需求,促使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充分发展、平衡发展。加强照料中心照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批社区(村居)文体活跃分子,引导他们更好服务我市养老服务业。
3、健全托管项目的监管机制。居家养老服务及照料中心托管项目属于我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之一,是一项创新工作。政府部门应根据投标者的资质及以往的实际服务质量把好入口关,对中标者的服务过程进行跟踪,采取多种方式有效评估其实际服务质量,督促其保质保量提供服务,真正形成多家单位公开竞标、港南片服务与港北片服务之间竞相争优的良好格局。
4、构建“循环传承式”志愿服务老人的长效机制。参照志愿献血机制,积极尝试“现在我志愿服务老人,经过注册、登记、确认,未来我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按规定获得其他志愿者的免费服务”机制,如此循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形成“循环传承式”志愿服务老人的长效机制。为此,建议在《玉环市志愿服务注册管理及礼遇办法(暂行)》(2018年10月出台实施)的基础上,制定“循环传承式”长效机制内容,为提升全市老年人幸福感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