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大会发言
标本兼治 规范发展 全面推进我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2020-05-18- 10:59  点击数:  来源:市政协机关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七

 

标本兼治  规范发展

全面推进我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民盟玉环市支部  教育界别组  大麦屿联络组

 

近年来,伴随着玉环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攀升,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不少孩子“前脚刚踏出校门、后脚就踏进培训机构大门”。据统计,目前我市各类培训机构共有503家,已形成较为庞大的市场。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铁拳行动”,通过“审批准入一批、整改规范一批、关停取缔一批”,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优化校外培训生态。但是,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仍普遍存在准入混乱无序发展、长期违法违规经营、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根治,社会反响强烈,需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无证举办现象严重。目前,全市503家培训机构有照无证、无照无证等证照不齐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培训机构举办者往往在“招到学生、请到老师、租好场地”的情况下就办学运营,而忽视了消防许可和行业许可等前置条件,部分举办者转向市场监管部门注册成立办学层次较低的教育咨询公司,借助合法机构的外衣,从事超范围的培训活动。此外,还有更多的以“校外托管”为主要服务的培训机构,要么隐身背街小巷,要么藏身社区民居,要么“打一枪换一地”,违法违规经营现象大量存在,难以实现有效监管。

二是准入标准设置不清。合理设置准入门槛,是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管理的前提与关键所在。事实上,由于部门职能交叉出现了监管“真空”,当前各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标准尚未明确,出现办学条件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等现象,整体市场呈“低小散”状态。

三是培训品质难以保证。在安全方面,培训机构的消防、饮食卫生、人身意外伤害等安全隐患仍需长期关注,不容忽视。在师资方面,“挂个牌就招生”的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教育教学管理混乱,聘请的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或学历程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在课程方面,大部分培训机构违背教育客观规律,把“超纲教、提前学”作为吸引家长和学生眼球的噱头,大搞应试教育,实施题海战术,造成中小学生繁重的课外负担,“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客观事实。

2018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应精准发力,标本兼治,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坚持“把控总量、规范存量、引导增量”,全力构建合理有序的校外培训治理格局。

一是政府主导,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市委、市政府应研究制定促进我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厘清培训机构的业务边界和管理边界,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别和培训对象,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举办、谁负责”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强化监督和管理职责,推进标准制定、开办审批、常规年检、指导巡查和关停整治等举措的落实。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调控和干预作用,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有效提升校外培训水平,切实维护学生、家长和社会购买培训服务的合法权益。

二是设置标准,完善审批,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应进一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资格审查,科学设置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条件、开办标准及办学要求,包括举办者资格、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申办程序、办学范围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培训机构的业务范畴,大致按文化课程、艺术、体育和职业技术等类别,划定行业主管部门,由其对符合条件申请创办的培训机构审批办理“许可证”予以准入。同时,启动校外培训机构退出机制,引导一批办学层次较低的培训机构有序退出,依法依规清理一批“僵尸机构”,取缔终止一批无证办学、非法招生、违规经营、恶性竞争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

三是联通数据,动态监管,建立健全可上可下的评价与监测机制。树立信息化思维,实施大数据管理,筹建全市联网的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将所有合法注册的培训机构的基本信息、运营情况、巡查记录和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其中,定期进行综合鉴定并排名,形成培训机构“白名单”与“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在此基础上,建立黄色预警防范机制(针对经营有异常的)和红色失信惩戒机制(针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推动形成具有行政效力的奖惩体制,使未能依法依规经营、安全隐患严重、办学质量低下的校外培训机构无所遁形且难以生存。在坚持引导家长理性送教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基础上,还应探索构建中小学校内托管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中小学“午后330活动”,合理实行学生“弹性离校”制度,有效联动校内教育与校外培训,全面营造我市健康良好的教育培训生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