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大会发言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2020-05-18- 10:57  点击数:  来源:市政协机关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八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思考与建议

文体新闻界别组

 

我市历史悠久,境内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和移民文化相互交融,铸就了独特的海岛人文。曾几何时,街头巷尾余韵悠长的道情、渔工号子,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番粉圆、鱼皮馄饨,年节里锣鼓喧天的花龙、鱼灯、舞八蛮……是每一个普通玉环人对家乡的共同记忆。在现代化进程高速冲击之下的今天,这些承载着祖先生活经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玉环区别于异地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挥之不去的难忘“乡愁”。

一、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现状

目前,我市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8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台州市级31项,涵盖舞蹈、美术、生产技艺等十大门类,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4人,市级15人。全市建有坎门花龙活动中心、灯塔民俗展示馆、贝雕展示馆等非遗传承基地、展示馆22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聚焦非遗“活”化,走“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民间主动传承”的活化道路,《坎门花龙》《榴岛丰华》等一批非遗丛书得到出版,坎门渔民画等非遗项目衍生品得到商品化开发与推广,融入非遗元素的大型舞台剧《玉环映象》成功展演。坎门街道、清港镇、楚门镇依托鳌龙鱼灯舞、坎门花龙、玉环鼓词、船模制作等非遗项目成功创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台州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但在非遗活态传承新局面初步显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我市非遗保护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一)传承方式有限。后继乏人是我市非遗保护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据统计,我市现有的非遗传承人90周岁以上1人,8090周岁3人,7080周岁8人,60周岁以上传承人占到总人数的71.43%。受制于传承人的知识结构、精力水平,我市多数非遗项目缺乏深度的记录和开发,有的项目申报后即束之高阁,有的技艺濒临失传,甚至已经名存实亡。

(二)保护力量薄弱。目前,我市虽设有非遗保护中心,但没有固定编制,未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同时,非遗保护工作缺少专业间、行业间、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导致非遗项目难以实现充分的推广开发和保护利用。例如,省级非遗项目延绳钓捕捞技艺,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友好型捕捞方式,却由于缺少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难以享受“文化红利”,未能获得“文化价值”认可。

(三)社会共识缺乏。由于许多非遗项目远离当代人的生活日常,年轻一代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群体性认识缺乏和记忆断层。此外,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非遗项目申报变味为传承人的所有权之争,导致项目申报和开发争议不断。同时,在非遗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部分项目原有的文化形态被曲解改变,保护却变相为破坏。

二、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牵引过去,联系现在,更影响着人们未来的思想走向和价值观取舍。我们建议:

(一)加强领导力量。加快建立非遗保护联席会议机制,突破专业、行业和部门间的壁垒,形成工作合力,做到+非遗”与“非遗+”的步调统一。建议借鉴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借助社会力量,包括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立足现有文化干部队伍培养,尽快建成一支具专业性、非营利性的保护团队,共同促进我市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二)培育传承主体。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判断之一就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建议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和扶持力度,除了每年一定的生活补助,对师徒传承签约考核合格的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提供适当的生活保障。建议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市民对非遗的欣赏能力和保护能力。

(三)理清保护模式。积极开展田野调查工作,摸清我市非遗家底,合理划分保护模式。一方面,以科学收藏与专业保管为重点,加强静态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字、图谱、音视频手段做好非遗项目资料的完整记录,特别是对渔民号子、玉环莲花等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整理。另一方面,依托“文化遗产日”、民俗节庆、传统曲艺乡村行等载体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技艺展演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动态保护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在非遗保护传承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四)鼓励融合发展。非遗的保护传承必须增强项目自身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只有与时代、社会发展紧密融合,才能奠定持久的、有深厚基础的传承根基。建议将非遗保护传承纳入乡村振兴规划,让非遗回归乡土,在群众生产劳动、文化生活中延续和发展。撷取代表性非遗元素,以雕塑、绘画等形式融入市政建设,于无声处拓宽非遗传播渠道。选择坎门花龙、鳌龙鱼灯舞等非遗项目,在继承传统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艺术创新,提升项目的艺术表现力和吸引力。建议加大渔民画、鱼面、鱼皮馄饨、竹篾编织、船模等非遗项目的商品化开发和推广力度,将项目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资本和文化生产力,提升非遗传承的永久生命力。

(五)推动对外交流。在当今社会,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已被众人接受,每一种文化形式只有自觉融入全球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加强合作,凸显自己的文化特色,才能不断发展和传承下去。建议我市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加大非遗项目推介力度,既能讲好玉环历史故事,展现玉环文化风采,又能提升我市非遗项目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实现内外部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