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大会发言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2018-02-26- 10:28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九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

医药卫生界别组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2015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国家和浙江省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空前重视。

从我市来看,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有二级甲等中医医院1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2家,中医个体诊所(包括中医“坐堂医”诊所)22家;2家综合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率达100%,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但是,相对市民日益增长的优质中医药服务需求,我市不管在硬件、软件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中医院硬件建设滞后。市中医院地处老城区,东邻西城路,西邻老党校,周边交通拥堵,群众就医不太方便。房屋整体布局不合理,无障碍通道不健全,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制约了中医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二)中医药人才相对匮乏。目前全市注册中医师少,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医“人难招、留不住”问题突出:中医学习难度大、培养周期长,在效益上中医科室的收入也普遍低于西医科室,大多数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报志愿首选西医专业;大部分年轻的中医执业者受西医观念影响较深,对中医疗效信心不足。人才匮乏导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低下,部分乡镇卫生院因缺少中医师只能靠市级医院名中医下沉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中医技术推广传承较难。由于中医药诊疗耗时长、收费相对低廉,中医医疗机构在自负盈亏的背景下,只能“以西补中”“重西轻中”,临床中医诊治率较低,导致中医药特色优势弱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有心无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民间中医“验方、单方、秘笈”濒临失传。中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发展缓慢。

(四)中医药事业投入不足。《浙江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明确规定“中医事业费应当高于卫生事业费的10%”“中医事业费的增长比例高于卫生事业费的增长比例。据了解,我市2015—2017年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均未达到规定要求。

为加快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群众获得感,建议如下:

(一)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工程。市中医院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平台;加快市中医院迁建,是建成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建议将市中医院迁建工程作为2018年全市重点民生建设工程予以推进,明确工程审批建设进度表,尽快完成市中医院选址地块的土地政策处理,强化项目进展常态化督查,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用。

(二)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育。做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师带徒”等工作,依托中医重点学科、名老中医专家等资源,大力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青年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学科团队。发挥三家市级医院龙头作用,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积极引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和定向培养等方式,鼓励中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扩大服务覆盖面,在市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设置中医诊疗区域、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保障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民间“验方、单方、秘笈”的挖掘整理。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举办中医药文化大讲堂,推进中医药文化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不断提升群众对中医药认同感。加强对本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医药相关健康产业。

(四)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细化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确保中医药投入经费占医药卫生的比例逐年提高。设立中医药专项发展经费,重点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诊疗设备购置、传统适宜技术推广、特色优势发挥等。落实医保对中医药服务的鼓励政策,逐步扩大中医药报销范围;切实落实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控制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等政策,鼓励和规范中药饮片使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