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十一
关于规范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办学的建议
教育界别组、民进玉环支部
近年来,我县外来民工子女的就学需求不断增大,但由于外来民工流动性大等原因,民工子弟教育一直难以有效纳入县域教育发展规划,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也应运而生。据统计,玉环现有民办民工子弟学校13所,在册学生12900人,占在学民工子弟学生总数的56.2%。不可否认,这些学校在解决民工子女“有书读”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亟需引起县委县政府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经过多年治理,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离“教育均衡和现代化”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1、教学管理不规范。多数没有教学管理职能处室,课程无法开足,且课程管理随意性比较大,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学科,课程表与实际有明显出入,“阳光体育”无法开展;教师工作量重,很多教师周课时超过20节,再加上活动场所短缺,教研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过程、教学档案缺乏规范管理。
2、教学质量不达标。由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办学质量意识不强,学校缺乏办学质量奖励制度等保障措施,教学研讨也跟不上,导致总体教学质量低下。
3、教学设施跟不上。我县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每学期每名学生收学费1300元、车费650元、中餐费650元,办学的所有费用均从中支付。由于经费紧张,办学者一般严控设备设施支出,加上场地局促,实验仪器、音乐器材、电脑设备、图书配置远远达不到要求。多数学校教室、教师办公室非常拥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计算机房、操场等专用功能教室和场地严重不足,条件较好的玉环希望小学,29个班、1620位学生,活动场地也只有约2400平米,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4、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来源主要是外省偏远地区退休教师、为了考教师编制熟悉教学来任教的本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的外地大学毕业生,有些还没有教师资格证。这些教师工作量大,但待遇偏低,流动也较为频繁。以玉环希望小学为例,59名教师,人均工资为3000元/月左右,每年流动教师为8-10人。
二、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建议县政府专题研究 “十三五”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设置好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条件,做好学校网点布置,在民工密集的工业园区和居住地,由政府建设校舍,向办学质量好的学校出租办学;严控新办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审批,出台办学质量管理办法,对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予以奖励扶持,对办学质量差的学校适当予以业务帮扶。
2、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大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育投入,提高民办教育专项补助额度并向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倾斜。对办学质量达标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实行“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加大学校设备设施投入力度。
3、加强监管。教育部门应建立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情况年度公告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严格年检制度,出台等级评比制度,实施等级管理,引导学校按等级收费;建立办学过程监管制度,委派指导员对学校办学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基教、职成教、教研、安监等相关科室应将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纳入工作对象,深入学校开展指导和管理。教师进修学校应面向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开设免费培训班,帮助提升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