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五
关于加快发展玉环绿色农业的建议
农业界别组
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对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义重大。但从玉环实际来看,我们在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制约。
一是思想观念问题。目前,许多干部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的认识不够到位,存在某些种植养殖领域无序开发,不注重环境保护等现象。部分生产者只注重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农业领域滥用投入品、在加工领域滥用添加剂,影响产品质量提升,致使绿色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二是环境污染问题。尽管我县对工业污水非法排放打击力度很大,并且大部分工业企业都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污水处理设备运行不是很正常,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达标排放或直排仍然存在。
三是资源衰退问题。在农用土地方面,由于功能区划和生产方式不够科学,伴随无序开发和利用,耕地数量质量明显降低,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在海洋渔业方面,由于捕捞强度过大和围垦,渔业资源衰退明显。
四是科技滞后问题。目前,我县农业领域健康无公害养殖标准的制订,生物防病技术、绿色投入品的研制、高品质种子种苗的开发,加工领域先进的保鲜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农业生产污染物的环保处理等等,都滞后于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加快发展玉环绿色农业有以下建议:
(一)树立和强化“绿色”理念。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发展绿色农业的认识,充分看到绿色品牌在“市场—绿色品牌—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产业链中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绿色技术知识的普及,在全县范围内对生产者、经营者、加工者、消费者开展广泛的宣传培训,使绿色理念贯穿到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各个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政策调研,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政策转型和健康生产新模式与技术引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
(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前提。建议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农业水域、土壤污染的综合整治力度,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海陆统筹。县环保部门应加强农业水域、土壤环境检测,定期公布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对兴办企业实施严格环评制度,加大对塑料、橡胶、电镀、水抛光等行业的整治力度,未环评或环评不达标企业应逐步搬离敏感区,推广绿色信贷,实行精准监管,倒逼企业资源重组和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工业;同时,尽快制定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平台和区域联动的长效机制,尽早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县住建规划和环保部门应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道建设,并做好处理和排放监管,防止土壤和农业水域污染。县技术监督部门应制订农产品药物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定期开展抽样检测;农渔业主管部门应严格落实农渔药使用标准,切实推广无公害种植养殖,确保我县绿色农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保护好农渔业资源。农渔业资源是我县绿色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坚持依法管理耕地、农渔业水域,加强农渔业生物、耕地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对县域农用土地、滩涂、农渔业水域进行功能定位和区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和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度,为科学规划和保障绿色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资源基础。
(四)积极推广健康无公害生产。健康无公害生产是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农渔业外延扩张必须建立在耕地、农渔业水域环境自然恢复的基础上,确保耕地、农渔业水质生产条件。一方面,应加快制订健康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特别是文旦、盘菜、剪豆、广柑、紫菜、蛏子、泥蚶、对虾和青蟹等我县重点种植养殖品种应加快制订地方标准,加快HACCP体系(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步伐,把HACCP体系贯串于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ISO9000体系和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把我县的农产品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实施健康无公害生产技术。选择生长速度快、易于生产和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耕地、农渔业水域进行生产。在生产方式上,走健康生态综合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多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生物农药,鼓励使用生物方法防治病害,提高农业生物自身免疫力,同时积极把好农业投入品使用关,达到优质、高效和安全的目的。
(五)建立绿色农产品监测和检疫体系。绿色农产品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从环境、产品,到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均要求实行有效的全程监控监测。建议建立农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对我县耕地、农渔业水域开展常规性监测,研究耕地、农渔业水域环境保护措施,及时发布农业环境灾害性预报,并加强农产品检验站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尽快建立农药、渔药、饲料投用管理监测体系,制定种子种苗、农药、渔药、饲料的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管理办法,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