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大会发言
规划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 助推玉环经济跨越发展
2018-02-23- 15:04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二

 

规划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

助推玉环经济跨越发展

港澳台侨民宗界别组、民盟玉环支部

 

2017年底,全县上下翘首以盼的乐清湾跨海大桥及接线工程就将正式通车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届时,玉环将不再是交通末端,而是联接温台的重要枢纽,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对接将更加紧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将逐步汇聚,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产业的拉动效应和城市的品牌效应等将进一步释放。可以预见的是,玉环的发展将会因大桥的通车而插上腾飞的翅膀。对此,我们必须及早谋划、精准施策,率先做足做好“大桥经济”文章。

所谓大桥经济,是一种以大桥通行为基础产生跨区域的交通便利、经济互通、社会融合,从而带动产业重新布局的新经济形式,它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地理布局,改变了传统供需方式,符合县十五届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港口带动、拥湾发展、产城融合、全域一体”的发展战略,理应成为未来我县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下一轮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规划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以此来助推经济跨越发展,促进玉环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加速崛起。

首先,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是推动玉环经济裂变发展的关键一招。产业结构失衡是玉环经济层面面临的最大短板,也是建设工业强县首当其冲的发力点。从现状来看,我县工业“低小散弱”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突出表现为科技含量低,规模体量小,企业布局散,抗风险能力弱。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占GDP的比重仅为40%左右,低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这也造成了我县税收结构的不合理。可以说,我县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而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以对接大桥优势产生的物流人流等产业要素发展产业,势必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抢滩登陆玉环,会有更多的在外玉商回归玉环,也会有更多的项目接踵而来,能够起到良好的“鲶鱼效应”,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是促进玉环全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县产业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县汽摩园区、机电园区、科技工业园区、沙门滨港工业城和正在建设的干江滨港工业城、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等地,而以玉城街道城北(青马沙鳝)、芦浦西塘等为中心的泛城北地带,尚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聚园区(目前仅城北小微企业园正在建设中),产业定位也偏向传统,难以承担该地区的产业空间布局。随着乐清湾大桥的通车,芦浦西塘地区将成为大桥的“桥头堡”,经济开发区西片和玉城街道城北将受到大桥的直接辐射。历史经验证明,离大桥入口越近的地区,越容易发展。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既能够为新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地理空间和便利位置,更能拉动玉城城北、芦浦等泛城北地带产业集聚、经济提升、设施完善,必将有力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第三,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是深化大麦屿港开发开放的有效手段。大麦屿港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港口开发20余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受制于种种因素,陆海统筹互联互通的大开放格局尚未形成,货物吞吐量低于预期。主要体现在:受陆路交通不便影响,难以大量引进临港型企业,同时对邻近各县市辐射力低,无法成为本地和周边地区的进出口首选港口;进出口大宗商品少,港口升级驱动力较低;现有产业对港口需求不大,未能形成互相促进、互为利益的产业特点。随着乐清湾跨海大桥的通车,将极大地改善大麦屿港的陆上集疏运条件,成为拓宽我县对外开放通道的一大助力。尤其当前我县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对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发展以大宗运输、快速运输为特点的相关产业,将对大麦屿港的开发建设起到正面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将为我县打造成为台州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必须抢抓大桥经济发展的“窗口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紧抓好核心产业园规划建设,全力迎接和拥抱“跨海大桥时代”,建设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湾城市。因此,建议下阶段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明确定位,科学规划。从全县的整体视角谋划大桥经济核心产业园区,使产业园区成为玉环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目前行政格局下,由县级统一协调,玉环经济开发区、玉城街道、芦浦镇共同合作规划建设,是比较现实的发展模式。建议以芦浦镇西塘为中心,玉环经济开发区西片和玉城街道北片为两翼,涵盖开发区、芦浦、玉城等地为范围,初步功能定位为交通枢纽(高速公路、国道、高铁、港口等交通集散地)、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仓储企业为主)、旅游集散中心、特色产业园(大宗商品转口贸易)和专业市场(家具板材、建材、机床配件等)等多层次的产业核心园区。建立统一的规划、建设、发展的跨地域多部门的核心园区联席协调机制。

二是立足产业,错位发展。依托已有工业基础和乐清湾区位优势,通过吸收温州、台州等地的要素溢出,承接乐清、温岭、路桥等地的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综合考虑县内产业布局,与以“一区两城”为主的东部沿海产业带形成分工协作、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体系,不断增强区域竞争力。从产业选择上,建议大力发展为我县传统行业提供服务的产业和专业市场,比如现代物流业,要发展水路、公路、铁路运输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建设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集散中心,优先满足本地企业的配套物流需求,逐步形成辐射周边及至浙东南的现代物流基地;比如机床配件专业市场,要立足汽摩配、水暖阀门等支柱产业需求,既可以通过大麦屿港从台湾进口机床配件和其他耗材,解决本地和周边机床企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又可以提升机床企业的技术品牌对周边市场的渗透;再比如建材专业市场,发挥前港后桥(路)的便利,为家具行业发展、建材交易流转提供中转站,解决本地家具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核心产业园区建设大型的旅游集散中心、玉环农副渔产品卖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带来的人流,扩大玉环旅游和产品的知名度。

三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建立跨地域多部门的核心园区联席协调机制,由县级层面牵头,尽快落实规划布局等前期工作。同时,强化政策支撑,各相关部门联动,合力促进核心产业园相关工作。比如积极谋划招商选资项目,提早落实用地指标;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做到“一业一策”;制订负面清单和产业入园标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现有企业和项目采取控制和转移措施,对于符合政府产业基金合作条件的入园企业,优先合作,实现双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