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三
2012年9月,玉环继苍南、象山、普陀之后,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第4家浙台经贸合作区,意味着玉环可以在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保障下,进一步开展与台湾的经贸合作。面对两岸交流互动新格局,肩负海洋经济发展新重任,如何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先行先试为全省乃至全国对台交流工作作出示范,已成为重大课题。
一、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就玉环而言,合作区发展在对台区位、港口开发、对台小额贸易、产业互补、发展空间等方面已经具备较为一定的历史积淀和现实基础。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定位不清思路不明。合作区尚在试验探索阶段,国内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以遵循,我县迄今为止合作区没有正式规划,建设思路单纯偏向港口对台事业,忽视了合作区是一个集口岸发展、经贸往来、一二三产与台紧密合作、多元化引进宝岛经验的社会综合体理念。
二是小额贸易蓄势难发。尽管国家省市高度认可,但是我县小额贸易近年来一直存在政策不明朗、项目难确定、实际难操作、配合不紧密等问题,交易环境与福建、宁波等地相比过紧过死,进口业务举步维艰。
三是直航事业压力巨大。“中远之星”运营牵涉到的补助,平均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到目前为止未能实现自身收支平衡、以货补客的目标,财务压力巨大。
四是特色项目不多。除了小额贸易和直航之外,玉环并没有其他更多的“台”字项目,特色项目支撑力度不够,急待挖掘潜力。
五是竞争排挤因素不容忽视。合作区非我独有,今后全省也不只有4家,2012年省台办、发改委、商务厅联合编制的《浙台经贸合作区规划》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全省将发展到6个浙台经贸合作区,而且实行相应的考核淘汰机制。对台经贸合作区建设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对玉环来说,“省牌”只是一个起点,谋划长远才是主旨。
二、加快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建议
面对激烈竞争和诸多困难,建议县委县政府把推进对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好对台直航和合作区建设中的问题和矛盾,努力把对台工作和港口建设乃至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富成效。
一是找准发展定位,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江苏昆山、福建漳浦以及宁波象山等先行区的实践证明,合作区建设必须要有高起点、可操作的规划作为引导。建议以省政府要求的“打造对台综合枢纽港,进而打造两岸民间经济活力新城和商贸展示交易平台、港口物流合作平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接平台”为基本定位,突出大麦屿港口和玉环经济开发区建设两个重点,合理布局两岸海上客运集散中心、两岸货运物流中心、两岸商品交易中心、台湾农民创业基地、两岸零配件采购基地、两岸水产品合作示范基地、两岸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两岸海岛文化联办联展基地等功能区块,统筹安排起步阶段、突破阶段、提升阶段开发时序,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有序有力加以推进。
二是强化专业支撑,多方推动涉台项目落户。ECFA框架内的涉台项目运作,政策敏感性强,操作难度大,既靠人脉资源,更靠政策环节。建议学习苍南做法,专门建立对台经贸合作研究中心进行针对性探索,聘请一批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把握得了ECFA合作机制、具备丰富对台经贸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智囊团,助推涉台项目建设。目前,浙江陆通物流有限公司已获批保税仓库,应着力探索放大其保税功能效应的措施,在特殊海关监管区域范围内,积极助力发展“前店后仓”的模式,引进台湾工业、农业、商业等协会组织创办直销窗口,造浓玉台经贸交流氛围。要积极创造条件,借鉴福建平潭、大嶝等地对台贸易市场开办经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设封闭式、免税或保税型的对台贸易市场,兴起新一轮小额贸易热潮。对台货运码头已建成投用,应委托第三方加强市场调查、成本测算和可行性研究,尽快提出和实施优化项目经济效益、促成对台船务运营收支平衡的方案。
三是优化发展模式,引导合作区走市场化道路。合作区建设是大事业,建议尽早转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模式,注重培养一大批涉台企业参与操作,加大两岸宣传揽客力度,走市场化开发之路。深化与宁波港的对接互动,重视与基隆港、高雄港海运合作,放开码头经营权限制,探索两地港航企业联合经营港口业务。解放思想,解决分歧,充分做好与查验单位的沟通协调,切实优化对台小额贸易环境,重视支持县同盛贸易公司、陆通物流等企业大力发展涉台涉外业务,支持发展两岸水产品交易业务、台湾水果进口业务、国际转柜业务,以及引进台资企业和本地企业急需的机电类零配件产品等,提升小额贸易效益。
四是强化招商引资,推进玉台产业对接合作发展。理顺对台招商机制,整合招商资源,制定相关配套服务政策给予扶持,促进现有产业资源与台湾产业对接。招商应紧扣宝岛大服务业体系,主攻三大方向:一是台湾现代农业,例如精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渔业等。二是现代制造业,例如机床产业、电子产业、药械设备等。三是三产服务业,例如教育、医疗、养老产业等。顺应发展趋势,探索以“游学”方式开办两岸经贸合作班,发挥台籍“志工顾问团”的作用,引进台湾优秀科研技术、先进发展理念和先进管理模式,为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