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号:113
关于完善玉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建议
提案人:阮宏标 陈仁宇、金启华、陈增瑞、缪金透、黄贵福、谢仁德
主办单位:县城管执法局
协办单位:县文明办
案由:
玉环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入使用一年多来,倡导了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方便了市民在城区的出行,部分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受到了市民的普遍赞誉。随着使用频度的增加、租车人使用操作不当等和少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也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有些车辆损坏,且无标识,无法被巡视人员及时发现得到维修,市民租车后发现“车难骑”现象。
二、有些停车桩柱设施损坏,市民在租车时出现“租车失败”,还车时停车桩柱不能识别,出现“还车失败”,修复不够及时。
三、部分站点储存备用自行车露天无遮盖存放,不利于自行车的保养和清洁。
四、由于出行人流的时间和出行路线特点,部分站点在特定的时间段出现无车可借;部分站点有时停车桩停满无法还车,市民要到其它站点还车,对短距离出行而言,达不到方便出行的效果。
为改善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市民素质。建议开展倡导“文明租用自行车”等相关主题的活动,整合到玉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这对增加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主人公自觉,对公共自行车等公共设施的长期维护都非常重要。
二、提高设备性能。公共自行车使用强度和频度均明显加大,租车市民文明程度参差不齐,更易损坏,且停车桩柱和自行车露天停放容易锈蚀,所以招标采购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
三、对部分有储存备用自行车的站点,要加强保养,通过盖车棚或临时性篷布遮盖,防止备用自行车日晒雨淋和积尘,有利于减缓自行车的零件老化和保持自行车的清洁。
四、提高软硬件系统性能,加强监测。对长时间没有取车的停车桩或长时间没有停车的停车桩进行及时的检查,是否有停车桩故障,并及时维修。
五、可在停车桩和自行车上配备小的醒目标示牌。市民如在租车时发现停车桩或自行车故障,可以通过标识牌提示故障,有利于巡视维护人员及时发现,及时维修,减少坏车占位,提高停车桩的使用效率,确保车辆和设备的完好率。
六、通过对一年多来自行车服务系统的数据分析,针对自行车流早晚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潮汐现象,充分利用监控系统,强化巡视和调度,减少一些站点特点时段的租车难和还车难现象。
七、加强与其它实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城市的交流,提高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
提案号:58
关于加强“二次供水”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民进玉环县支部
主办单位:县水利局
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县住建规划局
案由:
我县是海岛缺水区,水资源短缺,普遍存在以储水保供水情况,“二次供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小区集中供水,二是各户自备水塔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二次供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玉环实际、可操作的专项管理办法,居民小区基本上没有形成有效可行的“二次供水”管理体系,居民也缺乏“二次供水” 的管理意识。2、供水检测未到位。许多小区供水设施没有检测就投用,有些设施达不到规范要求,供水没有定期进行检测。3、日常管理不到位。大多数自备水塔投用后就没有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开展定期清洗和消毒,小区集中供水管理者用水卫生安全意识不强,疏于日常管理。
为提高用水安全水平,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管理职责。适时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做好卫生执法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二次供水单位要给予依法纠正和处罚。建立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和清洗公告制度,定期进行公告。水利部门要积极引导,在不影响供水的前提下,对适合一次供水的楼房,分期、分批、尽快实现一次供水,减少二次供水的污染,直接将自来水送到居民家中。
2、规范日常管理。对小区供水开展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对小区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督促小区建立有效可行的“二次供水”管理体系。开展“二次供水”知识普及宣传,引导居民加强对自备水塔的管理,做好定期清洗和消毒工作。
3、加大政府投入。水利部门在总结玉城三合潭花园、石井小区,坎门东风小区,清港后排村、袁家村等15个村及小区二次供水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直供水”范围,力争每年改造5000户以上,通过五年努力让玉环居民喝上安全放心水。
提案号:169
关于编写乡土教材,加强文化认同,在全岛城市化中记得住“乡愁”的建议
提案人:林生炜
主办单位:县教育局
协办单位:县文广新局、县档案局、县旅游局
案由:
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镇建设要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玉环是一个多种地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在深化全岛新型城市化主战略过程中,如何打造乡土文化、并通过文化认同教育从而实现人的城市化很有必要。更重要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创造不俗的经济价值,促进玉环旅游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编撰乡土教材,开展乡土文化认同教育。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新建、改建了许多各种类型博物馆和民俗馆,这对于提升玉环城市文化品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难发现,这些展馆参观者并不多,即使有一些中小学生参观,也只是利用春游或秋游机会去参观一下;或者只是知道哪个地方有个博物馆、民俗馆而已。许多土生土长的玉环青少年不知道玉环的历史变迁,也不知道玉环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玉环社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来家乡的发展蓝图都知之甚少。
因此建议:
1、撰写乡土人文教材。借助县志、展馆、民俗传说等相关资料,可由文化、教育部门牵头,旅游、档案、文物等部门协作,共同编写玉环乡土人文教材,拍摄制作各种图文音像作品,所需资金可采用政府投入与民间筹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乡土文化,营造市民对玉环历史文化资源的认识氛围。
2、开展文化认同教育,可以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设乡土文化教育课程,把乡土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浅入深,以点带面,从小培养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报效家乡的朴素情感。
提案号:54
关于加强道路、小区命名规范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陈仁宇 黄贵福、金启华、陈必忠
主办单位:县民政局
协办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
案由:
我县道路及小区的命名管理,目前比较落后,缺乏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道路命名滞后于道路建设。许多道路已经建好了,还没有正式的命名,老百姓只能延续规划时的称呼。如我县城区的长治路、长兴路、长康路、长乐路,由于这些道路运行若干年后才正式命名的,老百姓一直习惯叫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南四路,而对这些道路后来的正式命名记忆不深。据了解,有80%的外地来的新玉环人,只知道南三路,而不知道长康路,更不知道长乐路。与广陵南路连结的几条道路建设好了,但在路牌上看不到道路的命名,这叫莅临玉环的外地宾客如何看待这个号称百强县的文明城市呢!?
第二、小区命名大多沿用规划时的编号,缺乏文化内涵。绝大部分小区形成之后,没有正式的命名,大多沿用规划时的编号称呼,等小区运行若干年后,才进行正式命名,居民已无法适从了。如玉城街道的17号小区、13号小区,虽然现在有了正式的命名,但人们已经习惯原来的称呼了,很多小区居民在小区居住几年后还不知道自己小区的正式命名。同时,许多小区命名缺乏文化内涵,体现许多个人意志。正如许多包含我们玉环海岛文化的区域命名、村庄命名一样,无端被更改了,如环山镇没有了,小岙村变成环西村了、大坑村变成环东村了。
为了提高我县文明城市的形象,为此建议如下:
一、组建协调机构。由县政府牵头,会同发改、民政、住建、地名办、财政、交通等部门组建道路、小区命名协调机构,加强对道路、小区命名的领导,制定道路、小区命名的协调机制,规范道路、小区命名的程序,明确各有关部门在道路、小区命名中的各自职责,完善道路、小区命名的程序化、规范化机制。
二、积极征求意见。道路、小区命名时,要提前在网上征求玉环人民的意见,尤其是要征求当地居民及文化人的意见,使道路、小区命名,既通俗易懂,具有广泛性,又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海岛文化的特色。
三、命名要与项目立项同步。每条道路、每个小区规划后,一旦进入项目立项,就要命名先行,把道路、小区命名作为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发改部门要严格把关。
提案号:73
关于促进渔海文化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坎门联络组
主办单位:县旅游局
协办单位:县文广新局、坎门街道
案由:
玉环作为海岛县,有着悠久的渔海文化底蕴:渔业是几百年来的主业,海洋渔业习俗源远流长,渔具、渔船、渔场、渔港、渔灯、渔歌等原生态渔海文化俯拾即是;渔业人口原是主体人群,早期的渔业移民大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各地渔业风俗文化在玉环融会贯通,有着比较丰富的文化积淀,形成有玉环特色的海洋文化;现有的鱼龙灯、渔民画、贝根雕、船模、渔工号子、海岛小吃、妈祖文化等,特别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鱼龙灯、渔民画和渔工号子,均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被深深刻上“玉环”的烙印。
为促进我县渔海文化发展,为此建议:
1、构建一个渔海文化活动中心。集传统渔区建筑物、文化广场、艺术表演、渔海商业、渔家小吃于一体,同时建设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海洋科技馆和海洋主题公园,以利于普及海洋知识,弘扬渔海文化。
2、集合多种渔海文化元素,形成多条特色旅游线。比如海洋环岛游、渔家风情游、渔民生活体验游、山海融合游等,让玉环的自然海岛风光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使游客充分感受玉环独特的渔海文化气息。
3、加强政策导向。该项目事关全县,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开展。并设计论证整体方案,然后以点带面,逐步实施,分步落实,方案确定后必须责任到部门,并确保该项目不因领导人变更等外力因素而中止。同时集中全县旅游开发资金,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外资、民资积极投入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活动。
提案号:23
关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玉城联络组
主办单位:县农办
协办单位:县财政局
案由:
自2012年我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按照“五环十带多点”的建设思路,启动建设精品线路4条,美丽乡村精品村21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1个和一般村5个,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农村环境面貌。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后续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管理意识不到位,往往是重建而不重管,前期建设很努力,后期维护不重视,导致有些村基础设施破损、无法使用等;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相应的维护经费,导致设施长久失修。
为了切实维护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建议加强后续管理,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补助力度。鉴于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维护资金的问题,建议县财政根据村级实际情况,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将村级美丽乡村后续管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减轻村级资金压力。
二是突出村级管理主体责任。明确村级管理职责,落实考核要求,充分发挥村内威望人士、村民代表、工青妇组织等团体的作用,切实加强对村内基础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
三是建立后续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结合“清洁家园”等工作,保持村内整洁环境;继续做好村内基础设施包括游步道、观景长廊、观景亭(台)等的维护,防止人为破坏;继续加强文化娱乐设施维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工作。
四是大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
提案号:110
关于加强农村污水管网长效管理的提案
提案人:林海林 詹加旺 杨菲
主办单位:县农村治污办
协办单位:县住建规划局
案由:
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生活污水纳管排放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村民认为建设农村污水管网是政府的事情。村民主动参与不够,没有从改变生存环境的角度考虑,更没有从长远的、为子孙后代造福着想。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运行缺乏制度保障,也得不到专门的维护,更没有采取奖罚措施,致使农村生活污水网管处于无人管理的“孤儿”状态。
办理建议:
1、要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管网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发挥农民转变思想,“要我整治污水”改变为“我要整治污水”。同时切实做到保护污水管网措施。列入村规民约之中。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管网建设体现政府宏观管理,村级集资政府补助的办法、公众参与、市场化运作模式。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在长效,体现“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提案号:154
关于加强工业垃圾焚烧管理的建议
提案人:陈宗良
主办单位:县环保局
协办单位:县公安局、楚门镇、清港镇
案由:
近几年,我县工业垃圾焚烧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清港、楚门交界的垃圾场,(在经济开发区的北面)几乎每天在倒工业垃圾并焚烧;而产生的废气有毒、臭,居民窗户都无法打开,锻炼散步也成了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焚烧工业垃圾有三种人。一是捡破烂的人,二是倒工业垃圾的厂方,三是环卫工人。
建议县环保局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对环卫人员焚烧的,县环保保局应联合清港镇政府、楚门镇政府,明确告知环卫工人,不得焚烧工业垃圾,否则承担责任,并罚款。
二、是在周边工业园区张贴公告、告知企业不能焚烧工业垃圾,如有违反规定,严肃处理。
三、县环保局联合县公安局负责监管。时间在17-21点,只要蹲点一个星期,就能抓住焚烧者,加以打击。
四、在垃圾场的入口处,做好企业工作,把临时摄像头按装在企业的窗户边,取得焚烧者的证据,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