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农业组反映:
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现代化,传播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收,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因信息接收渠道受限,我县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农机信息传递断链情况。如今年4月份,玉城、海山等地群众反映油菜花而不实、产量低。据不完全统计,油菜地受害面积2000亩左右,经济损失达200万元。后经农技人员调查,油菜收成低的原因为缺硼。事实上,农业部门在六、七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广油菜施硼肥技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多数农民没有掌握这一技术。再如,今年8月份普青火叉口村村民反映,该村100多亩晚稻粳稻出现不同程度恶苗病。事后调查,农业部门三十多年来一直在防治这种病害,且技术非常成熟。同样因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没有掌握防治技术,导致减产减收。诸如以上事例在我县并非偶然。农村技术传播不到位,一方面会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会让农民抱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据委员调查,农业技术传播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在农村从事纯种植业的多为老人和妇女。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学习新技术的意识,仍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二是农技支持不足。乡镇农技人员因非专业工作任务重,分散了农技推广的工作精力,每年县级培训所学到的技术未能及时向农民传授,作用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三是信息渠道少。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一般居住在偏远农村,我县70%的村级广播已损坏,农技信息传递不便;农民也没有上网学习农技信息的习惯,农技信息日常学习交流受阻。
对此,建议:
1、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农业部门及乡镇(街道)应重视发挥农技队伍作用,尽量减少他们的非专业性质工作,使其在技术传播上投入更多精力。同时,结合“一村一品”工程,按照种(养)植业特点,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提升业务水平。要对农技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绩效考核,使其真正服务好“三农”工作。
2、加强农技知识宣传。农业部门及乡镇(街道)应牵头成立农民科技培训小组,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农民种养殖技术能力。农技部门要加强手机信息平台、农技信箱、农技广播等服务平台建设,在农时季节及时发布相应农技信息,指导农民科学种(养)植。
3、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据统计,我县农民散户在4000~5000户之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政府应重视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合作社的平台集聚能力,把农技知识及时传播到广大农户手中。要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助推合作社发展,使合作社真正发挥“成员所有、成员管理、成员受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