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之七
引进人才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由于玉环的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政策定位等问题,收效甚微,不但引不进高层次人才,就是外地籍的应届毕业生也只是到玉环拿一把就业的钥匙,把玉环当作实习基地,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就回原籍或流向大中城市发展。而玉环本地籍大学生却难以享受到政策的阳光,再加上就业岗位和就业观念等问题,回玉环就业的比例相当低。鉴于此,我们认为要根本上解决玉环的人才问题,尽快启动玉环籍大学生回归工程至关重要。
本调研组取样06-08年三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学生(即2010、2011、2012三年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显示如下:
| 本科生数 | 返玉人数 | 返玉比例 | 重点本科生数 | 重点返玉人数 | 重点返玉比例 |
2006年 | 1704人 | 278人 | 16.3% | 95人 | 15人 | 15.8% |
2007年 | 1603人 | 251人 | 15.7% | 120人 | 27人 | 22.5% |
2008年 | 1473人 | 186人 | 12.6% | 85人 | 16人 | 18.8% |
从上述数据比对可以看出,除2011年重点大学毕业生返玉率达到22.5%以外,其余一律未能突破20%,换句话说,每年我们流失的本科毕业生资源超过80%以上!这一群体如此高比例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工作合力未形成,是导致我县本科毕业生流失的重要原因。我县虽早已建立了由将近20个职能部门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但在行政实践中,仍未能实现有效的整体联动,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更被认为只是人劳局的工作,从而导致了综合性的扶持政策难以出台,或出台后难以执行。
二、政策设计不到位,是导致我县本科毕业生流失的核心原因。首先是现行政策没有比较优势,我县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适用台政发[2012]21号、台政办发[2013]123号两个文件,在同等政策环境下,玉环较台州中心城区没有比较优势,对玉环籍优秀学生回归就业没有吸引力;其次是政策激励方向不准确,目前激励政策总体上“重创业、轻就业”,但客观上应届毕业生创业成功率奇低,故截至目前我县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仅发放了区区20万;最后是政策力度不够大,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总体上属于扶持政策而非激励政策,故起点过低,客观上无法对大多数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三、就业观念有偏差,是导致我县本科毕业生流失的根本原因。据统计我县每年招录的行政、事业编制大学生不超过300人,但每年玉环籍本科毕业生有将近1500人, 这也就意味着近1200名应届毕业生将可能流向非公领域。但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宁可选择在家备战公务员考试,也不愿意到专业对口的非公企业就业;宁可在沪、杭等一二线城市漂着,也不愿意回玉环小地方就业。正是这种扭曲的就业观,致使2013年县人劳部门倾力打造的“走进巨龙企业——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寒流。
四、宣传工作相对滞后,是导致我县本科毕业生流失的直接原因。传统的政务宣传理念并未实现根本意义上的突破,直接导致了公共政策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缺位。如2013年暑期人劳局在“玉环人力网”发布信息,招聘学员免费参加“电商培训”,结果报名者仅2人,培训只能不了了之;而与此同时,楚洲人才梦工厂推出“网商培训”,一时报名人数达80余人,最后择优挑选50名学员开展首期培训。同样的培训内容,前者为政府宣传,后者为草根发动,其结果竟差距至此,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健全工作格局,尽快启动大学生回归工程。要认识到玉环籍大学生是一支潜在的人才大军,尽快启动回归工程事关玉环发展的未来。要充分发挥人才办牵头抓总职能,部门联动,综合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工作待遇、生活环境、发展平台等重点问题,挖掘培育玉环的核心优势和比较优势,增强家乡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
第二,明确总体规划,力求实现政策有效突破。要立足玉环实际,科学分析玉环发展需求,尽快编制玉环县人才发展规划。针对玉环人才总量偏小的实际情况,建议参照绍兴县等地核编管理经验,积极争取省级部门认可,将我县23.56万外来常住人口按本地户籍人口一半加入测算,增加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如教育、卫生、警察等岗位)编制总量,争取让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公共服务体系。要尽快编制玉环县紧缺人才目录,突破一般人事录用制度的约束,放宽入口关。要加大对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就紧缺专业与高校确定定向委培计划,由政府财政补贴,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选择相关专业,服务家乡建设。
第三,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政策导向作用。调整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导向,重点针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非公领域岗位提供有效的激励政策。一是引入市场竞争理念,推出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外包,让人劳部门由直接服务主体转为购买服务主体,提高社会服务效率;二是扩大面向基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政策的适用面,将在基层一线和非公企业就业满三年以上的大学生纳入招聘范围。三是鼓励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采用联合办学、办班等方式,培养适合玉环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四是建立玉环县大学生人才储备库,由财政补贴,选派返乡工作的玉环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岗位和优秀企业挂职、见习,才尽其用;五是参照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继续教育政策,出台企业人才学历教育奖励计划,为非公领域的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第四,转变宣传方式,大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要开拓利用微宣传模式,化枯燥晦涩的文件语言为真正能被85后、90后接受的生活语言,走政策宣传广告化、碎片化的新路子;二要改变传统单向、生硬的宣传模式,选择适当的社会组织,以财政补贴、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形式,开展互动式、跟踪式宣传,让宣传成为公共服务的有机组成;三要借助大众传媒,重点加强以家庭为单位的就业观念宣传引导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我与家乡共成长、共发展”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