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调研视察
关于我县工业企业外迁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8-22-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一、我县工业企业外迁的现状

从外迁数量看,我县在外投资企业总数大约为1000家,其中,外迁企业大约为530家(根据乡镇、街道工办统计)。从外迁企业规模来看,根据调查,我县百强企业在外投资设厂大约有60家,其他的规模以下企业外迁数量则更多。这些外迁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秀的企业或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不能简单地视为企业梯度转移现象。从外迁流向看,主要集中迁往上海各区,安徽的芜湖、宣城、广德、滁州,江西的上饶、宜春、九江、景德镇,江苏的苏北地区、苏州、无锡,本省的嘉兴、湖州、衢州以及重庆、四川等地,并逐渐向全国各地蔓延,许多地区都有玉环籍企业。从外迁行业看,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汽摩配、水暖阀门、医疗器械等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其中以汽摩配行业最高,占外迁企业总数的60%以上。从外迁趋势看,企业外迁呈不断上升态势,流速越来越快,量越来越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县企业为抢占市场资源,扩大市场份额,外迁、外投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市场竞争深度加强,企业外迁、外投趋于频繁。特别是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迁速度和规模明显加快。而2010年受节能降耗因素影响,企业外迁现象进一步加剧。同时,企业外迁也已经从以前的“单枪匹马”向“抱团外迁”演变。从外迁企业家的年龄结构来看,主要以35到50岁之间的年轻企业家居多。

二、我县工业企业外迁的原因

我县资源空间小,资源要素稀缺,资源承载能力弱,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战略因素、区位因素、成本因素、物流因素、原材料因素、人才因素等多方面制约。为了满足发展需要,不同企业在其能力范围内积极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或迁往资源集中的区域,或迁往低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配套加工成本等)的区域,或迁往人才集聚的区域,或迁往市场集中的区域。具体分析,我县工业企业外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资源要素制约严重。我县地域面积狭小,用地矛盾历来十分突出,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日益扩张的工业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格外尖锐。近年来,我县工业用地供给严重不足,根据2010年5月“全县工业服务月”期间县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县企业发展所需用地1万多亩,2011年实际需求5000多亩,而我县每年实际安排的工业用地很少,2008年为858亩,2009年为464亩,2010年为1423亩,今年计划安排1561亩,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生产扩张的需要。例如,我县的太阳能、不锈钢制品等极具潜力的产业就因土地供应问题而外流。土地价格高昂,目前,我县工业用地评估价(包括配套设施费)为40多万元/亩,零星用地达60-70万元/亩,个别地方甚至涨到100万元/亩的高位,远远高于中西部省市的地价。大量民营企业缺乏生产用地,面对昂贵的地价只能“望地兴叹”,于是将目光纷纷投向既有土地资源又有优惠政策的安徽、江西、苏北等地。土地资源的制约已成为企业外迁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我县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不仅处于全市交通末端,而且至今未通高速公路、铁路,甚至仅有的两条出境公路也未达到一级标准,县域交通“外不快、内不畅”问题突出,企业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我县水电资源紧张,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以来,用电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并进一步推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许多企业只能将产能转移到外地。此外,人力资源不足,近年来,我县企业“用工荒”尤其是“技工荒”问题十分突出,各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劳动力成本节节攀高,今年企业招工最低工资实际已上涨到1500-1800元,对我县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影响严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更为缺乏,“引人难、留人更难”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2、政策和服务环境影响。在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我县节能限电政策措施不够规范、不够透明,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许多企业反映拿不到土地,工业用地政策不够透明,一些企业即使拿到地,也因为“中梗阻”的问题而无法正常开工。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银行“银根”紧缩,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更难,企业资金短缺,发展较为艰难。一些政府部门服务软环境依然不尽人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部门审批手续仍然繁琐,特别是联合审批事项,部门间推诿、扯皮、拖沓等现象依然存在,企业办事依然要遵循“熟人好办事”的潜规则,对此,企业反映十分强烈。

3、部分企业战略布局需要。我县一些大企业在发展壮大以后,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将行政总部、研发总部或销售总部迁往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充分依托大城市的人才、交通、资源、市场、信息等优势,不断满足企业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和品牌创造等需要,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结构,推进企业战略升级。目前,仅上海玉环商会会员企业就达100多家。又如苏泊尔公司,选择将公司行政总部迁到杭州滨江,并在武汉、越南等国内外许多地方建立生产基地,从战略层次进行全球化经营布局。

4、外地优惠政策吸引。民营经济高度发达,使我县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许多外地招商团来我县直接招商,长年开展招商活动,招商广告也随处可见。外地政府招商引资密度大、方法活、优惠多,在招商政策上纷纷开出地价、税费、贷款、服务等许多优惠条件,如土地供应充足,价格超低甚至“零价格”出让,“零租金”承包企业,各类规费减免,财政转移支付,快速审批承诺,配套设施完善等。例如,安徽滁州工业用地零地价,有的还配送15%的商业用地,出让土地实现六通一平,行政收费实行“零规费”政策。江西宜春、安徽广德等地实施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前五年全免后五年减半”或“前三年全免后二年减半”等各种优惠政策,在增值税、营业税等方面也有较大优惠。与这些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相比,我县有一定差距,政策吸引力不强。江西、安徽、苏北等地还存在原材料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水电供应充足、价格低廉,交通物流方便快捷,实行全程代理和保姆式服务等优势。甚至在上海、杭州的一些地区,也实施了税收返还、优先供电等优惠政策。近几年我县企业外迁,相当多是受外地大力度招商引资的吸引。

三、我县工业企业外迁的影响

我县工业企业大量外迁,虽然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可以缓解我县工业用地和能源紧张等日益突出的矛盾,尤其是一些能源耗费大、土地占用多、经济效益不太好、环境污染严重企业的搬迁,有利于我县工业优化整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如果工业企业无选择、非梯度性的无序外流,甚至高素质的企业外迁,无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都将对我县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税收和工业资本大量流失,影响经济发展后劲。如果按照外流1000家企业每年每家企业平均产值2000—3000万元计算,则总产值高达200—300亿元(2010年我县工业总产值1076.94亿元),每年流失财政收入大约为5—8亿元。一些企业甚至采取在玉环发展生产,却到外地开票的做法,也造成了利税的大量流失。税收的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了我县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后劲。同时,我县企业大量外迁也引发了企业资金大规模外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玉环支行保守测算,我县企业资金外流总规模截止2008年约为90亿元,截止2009年约为105亿元,截止2010年约为120亿元。近年来,我县工业性投资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5.12亿元递减到2010年的29.89亿元,降幅达64.89%,其原因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与企业资金外流也密切相关。企业资金外流,充当了“抽血机”角色,造成了我县银行吸储能力下降,并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利于我县汽摩配、阀门等支柱产业及其配套的铸造、延压等高能耗企业的升级改造,降低了本地金融业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

2、企业整体素质降低,影响行业竞争力。我县工业龙头企业和同类中小企业的大量外迁,既影响了我县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强化了他地的产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地与我县产业发生竞争。据调查,我县汽摩配行业协会的会长企业至少有一半以上在外有企业,同时还带动了为其配套的一批中小企业外迁,对我县的汽摩配行业竞争力造成了影响。例如,我县汽摩配企业外流的集中区块——安徽芜湖机械工业园,经统计该园内玉环籍企业家投资数达70多家(另外有意向投资的企业30多家),投资注册资本总额达5亿多元,主要以汽配制造为主,还包括与之配套的模具设计、毛胚制造、电镀、包装、物流等一系列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玉环籍企业家及员工总数达1000多人,企业产值以3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为普遍,产业链日趋成熟,规模效益不断体现,产值连年翻番。由于产品市场与我县汽摩配行业基本一致,生产成本又低,产品定价优势逐渐显现。同时,大量转移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技术人才,也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县的汽摩配行业培养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3、引发产业空心化趋势,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目前,我县工业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但受到区位、人才、资源、交通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如果工业企业外迁进一步加剧,工业资本继续大量外流,将会破坏已有的工业产业链,导致恶性循环,逐步造成制造业萎缩,最终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不断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目前,这个趋势已初步显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四、应对我县工业企业外迁的建议

(一)认真反思,高度重视,加强工业企业外迁的研究和应对

工业是玉环的立县之本。虽然传统制造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在近期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业仍然是玉环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因此,工业企业大量外迁尤其是优秀企业的外迁,应引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既要全力破解资源要素客观制约,更要从主观上深刻反思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例如,产业导向政策效果不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管理不够科学的问题;一些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式简单化,使部门与企业矛盾激化的问题;对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工作薄弱,政府与企业有效沟通不足的问题;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不尽人意,政府对“村梗地霸”的打击力度不足的问题,等等。针对工业企业外迁现象,不能放任自流,要重视尽快抓好应对措施的研究,科学引导管理,制订透明有序的操作规程,构建科学有效的政策环境,为玉环工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改变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做好工业经济发展的“乘法”,而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要深入研究促进产业集约发展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留住优秀的高素质的企业,转移或淘汰低素质的企业,着力形成健康、务实、创新的玉环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县政府要对企业外迁和工业发展环境等问题进行研讨,解剖“麻雀”,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有效掌控企业外迁情况;要充分利用每季度的经济形势分析会,重点研究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我县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涉工部门要积极主动掌握企业外流情况,分析工业企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资金外流监测,防范企业资金外流对县域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及时向县政府反馈信息,并加强信贷指导,对存在外流现象的企业制订差别化的信贷指导意见。

(二)破解要素制约,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一是千方百计解决工业用地“瓶颈”。要科学编制全县工业用地总体规划,对工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并针对用地指标少的实际,制订土地供给分期规划,明确标准,做到有保有压;要加大土地整理、园区整合力度,合理调控土地供给;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对优势企业、新兴产业提供土地供给优惠政策;要充分发挥有限土地的使用效益,建议建立土地收回机制,对批而不建、多批少建、逾期未建等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按有关法律法规收回闲置土地,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要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规范土地出让转让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格制止圈地、炒地现象,坚决打击利用土地投机从中牟取暴利等行为,合理控制工业用地价格。

二是尽最大努力缓解电力供需矛盾。要科学制订节能规划,进一步明确节能工作思路,充分考虑不同行业耗能的差异性,分行业制定节能降耗指标,并根据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的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能源分配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坚决杜绝“一刀切”或“切一刀”的简单粗暴做法。要积极引导重点耗能行业和节能潜力行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并按照《玉环县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大对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的资金补助,引导和帮助企业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跨海大桥、甬台温高速公路接线、76省道南延工程建设,加快大麦屿港开发开放,尽快打通玉环对外交通瓶颈,有效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物流条件。

(三)加强政策创新,大力改善投资兴业的软环境

一是改善政策环境。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要改善企业发展的软环境,首先应解决政策环境相对过严问题。建议加强对已有政策的实效性的研究,并学习吸收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研究政策弹性空间,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政策创新,努力构筑政策“洼地”。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较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生产成本越来越高、部分企业勉强维持运转的实际,制订科学、合理、优惠的税收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主动服务、跟踪服务,推动各项税收政策的公开、透明,强化税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变“猫鼠关系”为“鱼水关系”,努力实现财政收入与企业发展的共赢,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例如,上海市税务部门在征税前一个月就告知企业,充分体现对企业的信任,构筑了税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要科学制订企业综合评价机制,根据企业产值与用地、能耗、排放、劳动力、税收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权重,科学评估企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综合效益高的企业,要在土地、税收等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让企业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不断推动企业的集约式、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我县的资源利用率。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改补助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尤其是加强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促进县域主导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优化人力资源。要制定和落实好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我所用,并想方设法留住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及中高级技术人员,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出台财政补助政策,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延伸培训触角,大力推广“校企合作”模式,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技术工人和专门技术人才,为我县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

三是深化效能建设。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企业申报的事项要在规定的办文、办事时限内办理,切实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提升联合审批的效率;要强化效能问责,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干部的从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主动服务,创造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要做好政策服务和指导工作,对已有的优惠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对新政策的制订出台,事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征求各界人士和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确保政策的公开、公正、透明。

(四)加快产业升级,着力创造企业持续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产业链提升。要结合我县现有产业集群发展实际,制订明确的长期的产业发展导向政策,加快提升优势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控制并转移低效益、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要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和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帮助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并带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以规模效应和产业链优化配置实现转型发展。要抓好漩门、滨港两大工业城的开发建设,继续把园区化战略作为突破“低、小、散”产业格局的重要手段,对现有的汽摩、阀门、医疗器械等产业功能区加以整合、扩容、提升,加快推动产业集聚。

二是加快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建议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联合重组。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推进联合重组,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生产集约化程度,推动汽摩配、阀门、家具和医疗器械等行业加快形成模块化、成套化和系统化的供货模式,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

三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我县产业集群在生产资料、物流运输等多方面有许多共同的需求,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支持。因此,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引进各种大型服务商进入玉环,引进物流服务商,利用大型物流企业的规模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引进金融服务商,包括各类商业银行和金融担保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引进信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各类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及提供各类培训等等,进一步完善工业服务体系,为我县产业升级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总部经济建设。我县资源要素紧缺,发展空间狭小。要针对这一现实,积极构建有效机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立总部大厦,创造良好的总部环境。要充分依托我县汽摩配、阀门、家具等主导行业的产业链优势,积极出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鼓励企业将销售计入玉环,对将总部留在玉环的重点企业,按照土地产出率等指标核定阶梯式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并在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使玉环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所在地,成为企业制定战略、创造核心产品和创新工艺技术的所在地。例如,我县有一些企业,一方面,以本地产业链优势为依托,将行政总部和生产基地留在玉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城市的人才集聚、市场辐射的优势,将销售机构和研发机构放在上海、杭州等地。

(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外玉环人返乡创业

在我县外迁企业中,部分企业在当地也遇到了产业链欠缺、政府办事效率低等许多困难。据一些企业家反映,我县外迁企业中有近30%考虑回归玉环。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玉环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在外优势企业项目回归发展的意见》(玉政发〔2011〕30号),重点引进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符合国家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项目,或县域重点发展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高端配套件、新兴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药械装备、工程机械、能源装备)等产业提升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为回归企业创造良好条件,在税收政策、项目用地、外地设备搬迁及厂房租赁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此外,还要想方设法拓宽投资发展空间,吸引部分异地资本回流,推进县域内外联动发展。

总之,面对我县工业企业大量外迁的实际情况,要从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全面整合我县的土地、能源、水电等各项资源,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业发展政策,构建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科学、有序地推进我工业企业的优胜劣汰,使高素质、高效益的企业能够留在玉环,并获得更好地发展,从而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