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调研视察
关于加快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2011-05-03-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一、我县汽摩配产业面临边缘化威胁及主要成因

1、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在全国同行中的地位逐年下降,产业面临边缘化威胁。

我县汽摩配行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行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分工明细的产业链。拥有2301家企业,其中年产值上亿元企业29家,5000万以上企业64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294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2009年实现产值254亿元,其中自营出口额达3.48亿美元。但是,汽摩配产业作为玉环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和工业经济中的高端产业已面临着巨大的边缘化危险。

  一是增长速度逐年下滑,规划目标无法实现。玉环汽摩配行业2007年实现产值220亿,同比增长22.3%;2008年实现产值245.48亿,同比增长11.43%;2009年实现产值254.09亿,同比仅增长3.5%。而近几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平均增幅在36.82%,玉环平均增幅却在13%左右,增幅明显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滑的态势。《玉环县汽摩配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玉环汽摩配行业要实现产值450个亿目标已无法实现。

二是在全国同行中的地位逐年下降。2004年,玉环汽摩配行业实现产值100亿,在全国同行总产值中占4%,2009年,实现产值254亿元,在全国同行总产值中仅占2%,今年前3个月的统计仅占1.6%。同时,产品与主机厂的配套率由2000年的60%下降至目前的约20%,这说明玉环汽摩配行业的优势逐年在弱化,在全国同行中的地位逐年下降,趋向行业的边缘化越来越明显。

2、主要成因分析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低、小、弱、散”严重。

2009年行业最大的规模企业是浙江利中实业有限公司,其产值为3亿元。而2008年11月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名单,排在第一位的企业规模产值为408亿元,最后一位也达到10多亿元,号称“中国汽摩配产业王国的玉环”一家企业都没有进入名单。全行业企业平均产值仅808万元,规模上企业平均产值仅3175万元,达不到全县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产值3860万元水平。由于企业规模偏小, 缺乏做强做大的实力, 产品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1%,与国际同行的3-5%的水平相差甚远。导致更多的企业停留在仿制,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上,无法进入利润相对高一些的中高端汽摩配产品层面。大多数产品为零件,处于产业价值链最低端,总成和模块化部件匮乏。其质量仅能满足维修市场需求和主机厂的二、三级配套企业,对整个汽摩配市场缺乏支配力,直接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素制约严重,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恶化。

2006年至2009年, 我县工业用地每年供地分别为6930亩、1496亩、855亩和525亩,呈现逐年萎缩状态。而工业用地价格却逐年上升,招拍挂亩价最高达100万元,土地资源的极度匮乏和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成长型规模企业无法扩大产能,加上近年我县交通运输、水资源、环保等成本的不断攀升,促使成长型规模企业作出外出投资建厂是唯一出路的选择。据初步了解,我县汽摩配行业外出企业已达数百家,产值达百亿元之多。

产业发展环境也日趋恶化。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得不到解决,许多靠社会地下钱庄赖以生存的企业接连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企业赖以发展的人才严重短缺,一方面由于企业规模偏小,难以吸纳人才;另一方面,已引进的人才面对玉环的高房价、高生活费、单调的文化生活和高难度的子女上学等诸多问题而离开玉环。近10年,玉环的城市空间没有多大改观,交通拥挤,对外交通不畅,生态环境恶化,与汽摩配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尽管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但企业办事仍旧十分艰难,这不良的产业发展软环境导致外地客商不愿光顾玉环,而本地企业选择离开玉环。

    三是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

我县汽摩配产业走的是一条为主机厂和维修市场打工出卖劳力和资源的粗放型增长路子。这种仅靠生产制造单个环节基础上的块状经济由于基础不牢,容易出现产业危机。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将生产车间型的块状经济当作现代工业沾沾自喜,沉湎于国字号的成绩和荣誉中,面对被边缘化的危险,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更谈不上用现代产业集群观念来指导发展,导致困扰玉环汽摩配产业发展的要素制约、企业规模偏小和产品档次低三大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同时,我县汽摩配企业主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社会上流传的“500万企业赚钱为自己,5000万企业赚钱为家族,亿元企业赚钱为社会”说法很形象地反映了企业家不愿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的心态。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

机遇一:随着我国汽车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和汽车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我国年产1000万辆汽车所需的生产配套和数亿辆汽车保有量的维修配套无疑为我县汽摩配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市场机会。

机遇二:我国已成为国际汽车制造商重要的采购基地、世界汽车零部件的重要生产基地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与试验基地,汽车跨国巨头纷纷降低配件的自给,加快全球采购步伐;我县汽摩配产业具有接受国外投资合作、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中的地位有更加突出的机会。

机遇三: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力争到2012年,扶持发展包括汽摩配产业在内的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0亿的产业集群,温台沿海产业带也已将汽车及汽摩配行业列为主导产业,玉环汽摩配产业具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的机会。

机遇四:新能源汽车及汽车节能技术已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场世界性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战已展开, 玉环汽摩配产业具有发展新能源汽车、汽车节能和汽摩配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的机会。

2、挑战

挑战一:汽车零部件跨国巨头纷纷在我国投资建厂或收购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其拥有的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条件、品牌优势和管理经验对玉环汽摩配行业的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呈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

挑战二:瑞安、重庆、福建、安微、天津、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汽摩配产业块状经济已增至300家,近年已形成较强的区域竞争力,对玉环汽摩配在国内外市场地位和份额形成较大的挑战。

挑战三:世界汽摩配企业发展模式产生新的变化,包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采用统一平台下的模块化生产与系统供货方式,推行敏捷制造和零部件与主机厂协同发展的形式等,这些都给停留在传统制造供应体系层面上的玉环汽摩配产业带来新的挑战。

挑战四:玉环汽摩配产业发展环境和要素制约在近期内不可能有很大改观的条件下,如何紧跟国内外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步伐, 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这就给企业家和政府管理者出了一道理论和实践上的难题,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挑战。

三、我县汽摩配产业出路在于转型升级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环境,玉环汽摩配产业原有的先发优势已逐步丧失,而土地、对外交通等劣势却日益凸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世界性潮流,推进汽摩配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这是再创汽摩配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明确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目标、重点领域和路径选择,加快汽摩配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有效遏制汽摩配产业发展速度逐年下滑的态势,力争在2015年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重新确立玉环摩配产业在全国中的地位。同时,对困扰汽摩配产业发展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企业“低、小、弱、散”、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足、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强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产业集群品牌,顺利实现车间型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汽摩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路径选择:

一是拉长汽摩配产业链,实现产品突破。首先筛选出市场前景好,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高的成长型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其依托产品优势,做大做强,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其次是通过政策推动和协会帮手,将现有各自为战、分散供货的汽摩配企业的产品予以资源整合和集成,变成一个部件或总成对外进行模块化供货,从而实现从零件制造供货向部件、总成或终端产品系统制造的模块化供货的转变。其三是加强产品性能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重点提升高强度紧固件、传动机构、液压制动器、减震器等零部件的性能及精度,加大力度开发制动防抱死系统和防滑装置、控制传感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新能源汽车部件等产品。

二是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就是分别强化汽摩配产业链前端的科技投入、产品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培育。强化汽摩配产业链后端的物流、营销、售后服务和用户价值实现等建设,同时加强汽摩配产业链中间制造环节的企业管理和工艺创新,特别是要用现代信息化武装我县汽摩配产业,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价值。

三是参与资本链,开展产权重组,引进战略投资、引导企业上市。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同行业兼并,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促进行业内的整合,提高协作配套水平,减少无序的价格竞争,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以资本、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为基础的战略联盟, 引导企业通过上市等多种形式,借力发展,扩大产业规模,争取到2015年,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产值超过10亿的上规模汽摩配企业。小企业也要转变观念,主动接受优强企业的兼并,争取进入一流企业的生产网络,为自己获得喘息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机会。

四是增强供应链,提高企业在供应链上的话语权。选择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产业体系环节,使其做大做强, 而将生产制造中的零部件加工业务向中小企业扩散转移,形成“群星拱月”发展模式。同时,以行业协会为平台,鼓励不同企业将生产的同类产品,只要规格相符,技术含量相等,可使用同一商标,并归口到相关销售机构统一检验、销售,避免恶性竞争,塑造产业集群品牌。在国内重点区域建立产品统一营销平台,创新销售方式, 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最大限度地挖掘销售利润空间。

五是下大决心启动建设汽车整车项目,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向现代汽车产业集群转变创造条件,并以整车项目为龙头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汽车整车项目采取引进为主,自主开发为辅。以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开发,面向国外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家庭节能环保用车为需求主体,将产业集成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作为突破口,以短平快和经济实用为发展目标,适时组建班子,编制方案,启动整车项目实施。

2、制定政策,抓好落实,着力优化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环境。

一要按照“集中、集聚、集约、集群”要求,为现代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发展空间和资源整合路径。制定出台《玉环县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及《玉环县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将其纳入玉环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要强化领导和组织保证及加大公共资源的投入。成立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专家组,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转变政府职能, 充分发挥汽摩配行业协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改革用人机制,培养和使用一批操盘手,从根本上扭转政府抓产业发展的被动局面。设立玉环县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对产业发展公共支撑平台、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扶持。

三要恢复建立中国汽摩配产业高峰论坛运作机制,并将此作为一个品牌进行运作,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良性发展”的思路,将论坛打造成玉环汽摩配产业实力和国内外最新汽摩配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方法、新成就的展示平台,政府、企业和产业学者的交流平台。

四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以支撑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要制定专项规划,开辟专项发展区块,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来玉环创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切实改变目前我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的局面。

五要建设、管理和发挥好高校(院所)玉环联合研究院、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浙江省汽摩配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台州分平台等一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一条完整的汽摩配行业创新服务链条。

3、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 优化空间布局,科学制定和实施汽摩配产业集群化空间布局规划,搭建汽摩配产业发展新平台。

一是在漩门二期尽早规划建设以汽摩配产业为中心的现代集群化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有集企业的研发中心和品牌营销为一体的企业总部区,集产品展示、贸易投资洽谈、高峰论坛为一体的汽摩配商务区,集研发检测、策划咨询、人才培训、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代理为一体的汽摩配创新服务区和集汽车销售、美容维修为一体的汽车广场区,形成玉环汽摩配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地标性建筑群和功能区。

二是规划建设万亩亩均产出500万元的汽摩配工业园,重点扶持具有做强做大实力、产品档次高、市场前景好、产品创新特色显著、品牌优势明显的成长型企业和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时,在园区内设立孵化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创新型人才携带科技创新成果来玉环孵化。入驻企业的筛选应公平、公正、透明,筛选过程要有严格科学的操作流程予以保证。

三是在滨港工业城和玉环盐场工业园区中规划建设3000亩的汽摩配功能区块,重点解决面上汽摩配企业的空间发展需求。同时,鼓励汽摩配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和实施“零增地”技改,重奖亩产英雄。

4、强化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再创汽摩配产业新优势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一是设立自主创新突出贡献奖,加大对一批主导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的财政扶持强度,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行业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载体。设立标准制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自主制定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鼓励和推动企业标准成为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二是制定汽摩配人才培养与引进专项规划,明确人才目标和任务,要把懂经营、善管理、具有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开拓创新的企业家作为培养的重点。有关部门应建立汽摩配产业县内外人才数据库和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潜力数据库,积极创造条件,为玉环发展猎取优秀紧缺的专业人才。形成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来我县从事汽摩配产业工作;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来玉创办实体的,应放宽人力资本的入股限制。同时,切实解决住房、子女就学、文化消费等实际问题。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强化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培养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强化专业教育、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切实提高汽摩配产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企业技工培养、使用、流转和考核奖励运作机制,不断壮大技工队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