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调研视察
玉环企业技工荒现状及对策
2011-03-11-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制造业企业对各类工人的需求出现大幅增长趋势,同时对技工队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人才供求关系链中却逐渐凸显一个薄弱环节,技工严重短缺已成为我县企业的燃眉之急。

一、我县企业技工荒现状

早在2006年,我县技工荒就初现端倪,此后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技工荒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成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至2010年11月底,我县重点企业受到技工荒严重影响的企业达100%,目前我县仅机床行业的技工缺口就多达上千人。目前,我县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多数没有专业技术,劳动技能不高。全县工业企业240315名从业人员中,仅有技师400人,高级技工3734人,中级技工11972人,分别占从业人员的0.166%、1.553%和4.981%。近年来,尽管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采取多渠道引人的方式,组织企业赴湖北、四川、江西等劳动力输出大省招聘,举办大型人力资源交流会,依托玉环人力网搭建招用工信息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引进人才,动用5所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技术学校、11所成技校和40家人劳部门下属就业培训机构及其主管的民办培训机构,共同承担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但我县技工荒现象仍没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我县技工荒原因分析

1、技工向内地回流。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大量资金投向中西部建设,诸多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的工业区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相应地带动了中西部的就业,各内陆省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有8%的返乡务工人员表示不再外出务工。我县相当一部分中西部技工返乡创业。

2、技工跳槽频繁。由于技工紧缺,企业间互相挖人,高薪许诺导致技工跳槽现象越来越频繁,又让企业不敢轻易使用、培训。企业担心培训反而导致人才流失,对技工的培训和技能鉴定不热心,在用人方面存在很大随意性,岗位待遇也不规范。企业看准技工现有的技术,对技工“掠夺性”使用,而不愿承担培训、教育职责。大多技工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选择跳槽,给我县企业间接造成了损失。

3、技工培训没有形成合力。除全国统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外,我县为鼓励支持技工培训工作按企业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二的标准收取企业培训专项资金,由地税代为收取,每年约有1000万元培训经费,该项资金由县人劳局、县经贸局、县安监局负责使用,同时我县教育局还承担“双后”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部门均拥有培训经费和资源不能共享,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部门甚至因注重指标完成,培训流于形式,企业的真正需求在部门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大量的民办技工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拓宽招生渠道提高培训质量,积极与企业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但受培训用地、补助等政策限制,无法公平享受培训资源。如某民办培训机构与内蒙古、江西、安徽等地的职教中心进行1+1+1的合作,即采取职校生在校学习基础课1年,来我县培训机构上机培训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平台太小,政府支持不足,一直无法将这块蛋糕做大。

4、技工就业环境差。新一代外来技工61%的年龄在30岁以下,即出生在1980年之后,与吃苦耐劳的父辈们观念截然不同,他们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权益意识。尽管技工荒迫使我县企业提高工资、改善福利,但他们在工资待遇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合法权益、人格尊重、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工作环境、业余生活等方面诉求日益凸现。由于我县地处台州末端,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居环境不佳,且公共文化设施落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没配备员工公寓、活动室、图书馆等,没有吸引外地技工在玉环安心就业的环境。

三、应对技工荒的对策

1、保障外来人员合法权益。外来务工人员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县应出台更有力的措施,全力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薪支付、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外来优秀人员的廉租房入住资格、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等应予适当考虑,有效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我县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他们在玉环工作生活的归属感。

2、建立技工引入培训平台。我县民办技工培训机构小而散,应尽快编制技工引入培训平台的运作方案,划出一定规模的土地给予发展,考虑到我县土地资源紧缺而培训平台建立迫在眉睫,可采取租赁的方式缓解目前尴尬的状况。待玉环电大搬迁后,把原玉环电大的北校区作为技工引入培训平台,以15年为期限低价租赁给有技工引进渠道、有工作热情的民办培训机构。培训平台建立以后,吸引我县有技工引进能力的各民办培训机构入驻,共同做大技工引进及培训的“蛋糕”,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技工荒问题。

3、整合部门资源。没有资源支撑,技工培训平台的经营者必将成为无水之鱼。在沿海各地企业都在内地争夺技工学校毕业生,技工引进成本高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培训资源成为我县技工引进的唯一支撑。县人劳部门应整合农办、经贸、教育等培训资源,把技工引进培训基地作为定点培训机构,下达培训任务,同时将本部门支配的各类培训补助发放到位,确保技工引进培训平台的正常运行。

4、创新山海合作模式。依托玉环企业对机械加工类技工的大量需求,在玉环确定一家培训机构作为“台州山海合作技工培训基地”试点单位。原玉环电大成立技工平台后可确定平台内的培训机构为该培训基地。基地挂牌后可到台州北部仙居、天台、临海等地招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初中、高中毕业生来我县培训就业,既为“山”培养人才,又为“海”解决技工荒,可谓一举两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