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的随意性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区域性发展战略研究,对本区域特别是各乡镇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空间结构等重大问题不确定,存在经常编制规划和修订规划的现象,城市建设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结果搞得毫无章法、缺乏特色,规划的权威性和导向作用变成一句空话。
2、规划形成缺乏群众基础。规划是为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到城乡的发展大局,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但是,从规划的修编、制订,到研讨、审定,很少予以公开,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汲取群众的建议,因而群众不了解本区域的规划,不了解本区域的发展和未来,更谈不上对规划的尊重和对规划执行的监督。
3、控规覆盖率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确定的法定规划,是土地出让和项目规划审批的唯一依据,也是规划管理部门编制的重点。但是,我县目前仅玉城和坎门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其他乡镇(街道)规划区范围内的控规覆盖率还很低,已直接影响到土地出让和项目审批。
4、专项规划编制滞后。我县仅电力设施规划、燃气规划和社区管理用房规划已经编制,综合交通规划、排水规划正在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县域供水、电讯、环卫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管理等专项规划还未编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不能与城市总体规划及时衔接,对市民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宜居环境的目标差距较大。
5、城市设计缺乏特色。县域各地区的总体概念城市设计缺乏地区特色,和其他城市类同较多,本县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也不大,有千面一律之嫌,缺乏一种海岛文化的氛围,难以体现海岛宜居城市的特点。
6、耕地占补平衡严重失调。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统计,我县在今后十年建设用地规划涉及占用耕地2.48万亩,同时要完成省统筹耕地等任务,因而必须要补充建造耕地3.64万亩,才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我县现有耕地资源储备只有4643亩,与补充耕地3.64万亩相比缺口很大,最多只能保障前两年,严重制约建设规划的实施。
二、对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县在统筹城乡规划、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规划体系,编制了《县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县域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玉环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等,确立了“一城两区两翼”的空间布局结构,绘就体现玉环特色的城市发展蓝图,提出了建设生态宜居海岛的目标。为又好又快地实现这一目标,推进我县城市化进程,建议:
1、抓紧对近期城市化发展规划的编制。根据县域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县域总体规划的指导意见,近中期宜采取“南疏、北拓”,即疏解老城、开拓新城的空间发展策略,城市建设的重点以漩门二期和港区为主,逐步实现老城功能的疏解和城市新增中心功能的补充及区域服务职能。一要加快漩门二期规划编制,高起点设计漩门二期城市总体概念、核心区及环湖景观,深化用地布局、旅游策划、城市形态、近期项目及经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并搞好与港北分区规划的衔接,及时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尽快营造新城环境景观,提升新城品质。二要推进滨海产业带规划编制,包括沙门、干江、龙溪两镇一乡,与漩门三期紧密相连,道路交通、供水排水、公共服务等设施也都直接相关,应积极展开分区规划编制,及早规划用地和基础配套项目。三要编制好港口规划,可委托高层次专业机构编制大麦屿港区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港口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编制港口总体规划和各个作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港口规划用地范围和控制管理范围,明确铁路、仓储、物流以及港区支持保障系统等配套设施的要求。四要适时开展漩门三期城市设计,可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对漩门三期的城市形态、空间、景观等做专门的规划设计,以指导控规的编制。
2、加强乡镇控规和专项规划的编制。除玉城和坎门外,其他各乡镇务必要重点抓紧抓好各自乡镇控规的编制工作,力求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控规全覆盖。要尽快编制完成县域交通规划、供水规划、排水规划、电讯设施规划和环卫设施规划等,积极和县域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相衔接、相配套,指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推进。特别是玉环新城(漩门二期)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根据规划确定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电讯、电视、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要求,分区块积极推进“七通一平”,为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重视旧城改造的规划和建设。要加快老城区和城中村的更新改造和环境整治步伐,重视梳理整合玉环文化资源,尽可能保护好古镇古街的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山——水——海——岛的空间关系。改变旧城改造中“政府是实施主体”为“村居或社区是实施主体”,并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尽可能保持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做好规划的管理。旧城改造最主要的是完善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市场基础设施,如大型超市、菜市场、体育健身设施、书城、幼儿园、公共绿地及停车场等。对旧城区内已迁建的公建单位用地,原则上应由政府收回,用作公共设施用地,建设公共绿地或停车场等,改善旧区环境。
4、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根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二产一定要集聚发展,对于近期新建或拆迁安置的工业企业必须进入滨港工业城或机电园区和汽摩园区的东扩部分,中远期可向干江集聚,逐步形成滨海产业带。进一步加大玉城、坎门及楚门中心镇“退二进三”的力度,严厉打击工业企业在山上、库区、居民集中区的违章搭建行为,尽快扭转我县“村村冒烟、户户办厂”现象,做到生产与生活分离,逐步改变我县城乡由于工业和居住区混合所带来的环境恶化、交通堵塞、治安混乱等状况,着力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5、合理安排土地占补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目前耕地资源非常匮乏的困境,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合理安排漩门三期的土地开发比重。要对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编制进行修改调整,在漩门三期的规划布局中至少安排出3万亩土地,满足今后10年耕地占补平衡需要,其中6800亩为三期围垦工程营造耕地归省的统筹指标,4800亩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补充耕地任务,其余作为耕地储备资源进行土地开发。
6、依法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管理。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科学管理规划,避免随意修改规划的现象发生。要增强规划编制、修改的透明度,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外,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网上公布或者其他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特别是听取“土专家”及对当地民俗民情比较了解的知名人士的意见,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建议,以便规划更科学,更切合玉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