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门工业城是玉环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漩门工业城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生态环保建设也不断推进。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工业城已开发面积达4272亩,吸引了119家企业落户,累计完成投资20多亿元。落户的工业企业,以汽摩配、水暖阀门行业为主,都为低污染企业,其中已通过环保审批的100家,已投入生产的36家,正在动工建设的24家。23家列入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企业已完成整治,建成污水管网
一是污水管网建设过于滞后。漩门工业城启动建设已有好几年,但污水管网在08年才实质性开始建造,起步较晚。另据了解,工业城污水管网建设计划达左右,目前已建的仅占计划任务的1/10左右,大量二三级管网亟需抓紧建设。
二是规范化、生态化改造仍未启动。工业城整体环境还不够理想,道路、绿化、管线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工作尚不能摆脱原先的落后开发模式,与苏州等工业城建设的水平相差甚远。比如,除至楚门方向的主干道已开始绿化外,工业城内其他道路要么无硬化,要么虽然有硬化但两侧无任何绿化。此外,工业城内临时搭建的各类小店也亟需进行规范化综合整治。
三是入园企业废水直排现象较为突出。由于准入时把关严以及开展了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工作,入园企业的废水基本都达标排放,但因工业城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加上污水预处理中心还未建成,目前工业城内已开工企业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无法纳管处理,大多采取直排企业厂区外自然渗漏的方式,对外部环境仍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是二期蓄淡围垦工程水体质量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集聚人口的增多,二期蓄淡库区上游水系地表水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河道下泄流量减少,加上城市生活和工业排污量增加,上游一些河段水体污染严重,直接造成蓄淡库区水生态系统破坏,富营养化加剧,使功能退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从县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看,大坝头闸水质为Ⅳ类,定类因子为总磷,主要是受生活污水的影响;芦浦分水山段为Ⅴ类,定类因子为铜、锌,主要是受工业废水的影响。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保护,库区水体不仅不能发挥蓄淡供水功能,制约区域经济发展,还将成为我县一大环境问题。
上述问题制约了工业城可持续发展,是工业城今后建设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工业城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快形成形态、业态、生态的要求,本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环保优先发展,切实解决上述问题,着力打造生态型工业园区。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融汇环保理念,完善区域整体发展规划。目前,包括漩门工业城在内的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工业城要坚持把环境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化管理理念融入总体规划之中。在总体规划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工业城规划环评工作,并将规划作为建设发展的依据,凡与规划有抵触的项目坚决拒绝落户,达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的目标。同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二是强化建设项目管理,打造生态工业园区。要以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为目标,将发展生态产业与提高工业城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相结合,积极开展规范化整治和生态化改造,打造生态工业园区。在项目选择上,明确“三不上”,即重污染项目不上、轻污染但难于治理项目不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上。在项目引进上,要始终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建立完善的项目引进审核机制,对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要高亮“绿灯”,对不宜落户建设的要敢亮“红灯”,坚决落实环境保护对项目建设的“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
三是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污、治污能力。工业城必须配置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园区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适度超前,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就漩门工业城来说,若按目前的建设进度,很有可能在污水预处理中心投入试运行时,因配套污水管网不完善而导致进水偏少难以运行,最终只得将处理设施放着“晒太阳”。因此,当务之急是在抓好污水预处理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快配套污水管网建设。
四是设立开发区环保机构,加大环保监察力度。为理顺开发区的环境管理体制,去年7月份开发区成立了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但因无固定的环保工作机构和专职队伍,目前开发区所属的几个工业城、工业园区分别由县环保局各环保所负责日常环境监管工作,开发区也仅有一两名同志具体负责与环保等部门的日常联系工作。今后,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和工作量的日益增多,这样的环境管理体制将难以适应。因此,县里要及早考虑成立开发区环保分局,专职负责包括漩门工业城在内的开发区环境保护工作。
五是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促进工业城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和谐。湿地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和维持碳循环等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好漩门湾水利风景区淡水湿地,对漩门工业城的环境保护来说十分重要。要在大力推进工业城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环保工作,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工业、生态、环境相协调。具体应做好三点:首先是政府调控,主要包括规划、管理等方面;其次是企业调整,企业要对环境、生态形势作一个长远而又全面的认识,把资源—经济—污染的生产模式调整为资源—经济—生态—资源的模式,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最后是公众参与,公众可直接对企业经营者、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对不合理行为提出举报。
六是统筹考虑周边乡镇排污、治污问题,优化库区水质。二期水库上游有港北的楚门镇、清港镇和龙溪乡,有港南的芦浦镇,而这些乡镇均没有污水管网接到坎门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对漩门二期库区的污染压力非常大。除此之外,在污水站未建成投运和污水管网不完善的前提下,正在建设的工业城全部投运后产生的污染负荷也将对库区水质产生污染叠加。因此,二期蓄淡围垦工程水体保护工作必须要统筹考虑、优先考虑。要加快上述各镇区及工业城企业的污水管网建设,确保有管道连接到污水处理厂,全面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要尽可能扩大水域面积,增加库区内水系的流动和交换,可考虑贯通二期和三期水域,提高水环境容量;要适度开发库区内旅游项目,明确旅游规划范围和开发强度以及相关的保护控制措施,减轻旅游给水体水质带来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