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调研视察
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店和加工厂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2010-03-25-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近几年,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不断迈进,城市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假冒伪劣食品难有藏身之地。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民和农民工消费水平低、消费保护意识淡薄,将城区市场快过期或已过期的食品流向农村小店,有的还采取“商品展销会”、“送货下乡”等形式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致使农村小店小摊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非法食品加工点也由城市转到农村,继续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农民和农民工。

一、农村小店和加工厂的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经营方式不规范。农村食品加工厂生产经营者普遍采用作坊式生产形式,大多实行分散经营,经营从业人员绝大多数系失土农民、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和一些外来人员,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普遍存在“小、乱、散、脏”等现象,如玉城西青塘村、黄泥坎村、后蛟村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主要加工豆制品、熟食冷菜等食品,生产条件差、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2、索证索票制度落实较难。农村小店、加工厂大多经营规模小,对索证索票认识肤浅,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提升,成本加大,不愿索票。有的经过几级批发,难以索到正规发票。大多食品经营户文化素质偏低,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因而制约了这项工作的落实。

3、农村市场食品整治与规范难度大。受经济利益驱动,农村食品市场制售假劣食品问题较为严重,农村经营户流动性大,进货渠道乱,所售食品来源不明,商品质量存在严重隐患。

4、消费者的自身保护意识不强。农民和农民工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甚少,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是价钱。由于一味追求廉价,一些低价质次的食品成为主打食品。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1、部门注重利益,监管流于形式。由于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部门实行“以收定支”的经费保障模式,造成基层工作中实际上“重收费、轻监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基层管理单位往往是以费代管,以罚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食品安全监管点多面广,执法力量不足。尽管食品安全监管实施区域监管措施,但随着被监管主体和对象数量日益增加,工作量也随之增加,而监管人员力量缺乏、结构配置不合理,很难适应当前监管需要。部分工作人员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畏难情绪,致使巡查执法不到位,监管出现死角。

3、现代化监管水平不高,工作方法传统。由于办公自动化程度不高,加上农村小店、食品加工厂“多、小、散”,工作人员仅凭几本台帐进行监管,工作质量不高,带有盲目性。

三、加强农村小店和加工厂的食品安全监管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一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二要积极引导和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质量责任、质量承诺等制度,做到“不进、不存、不售”不合格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三要提高农民维权意识,让农民和农民工掌握维护自身权益的相关常识和法律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勇敢维权。

2、加强源头把关,重点对食品流动送货车进行监管。食品供货商、批发业户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而流动送货车是食品批发配送的主要形式,故而加强食品流动送货车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通过调查摸底,掌握食品流动送货车户数。从食品零售业户处调查流动送货车的车主、住址等基本信息,然后从车主处调查流动送货车的辆数、车牌号、行驶证、食品种类等信息。二是实行食品流动送货车备案公示制度。要求食品批发业户的送货车必须持营业执照、食品的合格证明到所在地工商所进行备案登记,并将送货车辆和人员的基本信息制作成公示牌,进行公示。三是对已经备案的供货商和流动送货车,发放备案登记卡和食品流动送货车标志牌,并将其置于送货车的醒目位置。四是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批发、零售、配送超期变质、来路不明等食品进行严厉查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3、推行“双向”评价监管,落实监管责任。一方面监管人员要加强对食品经营业户的监管,对食品经营者的食品质量状况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评定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示,做到社会会员监督。另一方面,要定期邀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12315联络员、商品质量社会监督员、食品安全监控点信息员以及部分新闻媒体、消费者对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食品安全隐患、监管薄弱环节对工商部门提出建议和要求,督促监管人员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承担监管责任,实现监管到位。

4、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经营,提高合格食品对农村的辐射能力。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诚信企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连锁经营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网络,由设立连锁经营店的相关企业统一配送质高价廉的食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

5、开展综合治理,形成执法合力。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监管薄弱。要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社区村镇组织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作用,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整体合力。由于这些组织贴近百姓,了解民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及动态都在其视野之内。如果工商部门充分利用这些力量,将大大节约食品安全监管的有限人力资源和行政成本。

6、经常性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日常监管力度。重点对农贸市场、小作坊、小食品店、小商贩、小餐馆、流动饮食摊点、建筑工地食堂等进行整治,取缔无证无照,规范一批证照不齐和超范围经营的食品经营户,改善食品经营环境,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总之,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做到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实行重点监管,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