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环因其地缘优势(与台湾基隆港相隔163海里),与台湾地区通航通商历史悠久。虽然几十年来由于国家政策变化、产业转移等因素,玉环对台贸易的发展历程几起几落。令人欣喜的是,当前两岸关系回暖,海协会和海基会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台州港被列入大陆方面首批63个两岸直航港口名单,意味着大麦屿港与台湾可实现直航,这无疑给我县对台贸易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玉台交流合作也将开辟更加便捷的通道。
一、玉环对台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玉环对台经贸合作基础良好。1945年,大麦屿港开始与台湾基隆港通航往来贸易。1974年以来,台湾渔船陆续进入大麦屿港避风、补给,进行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易。1984年,经批准设立台轮停泊点,并建立台胞接待站,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对台贸易企业——玉环县琉泰贸易公司。1988年,大麦屿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对台小额贸易示范试点基地,享受对台小额贸易的优惠政策,并率先开展与台湾渔业劳务合作。后因沿海口岸政策的变化,大麦屿对台小额贸易口岸政策于1993年取消。面对困难,我县坚持“以贸交友、以友促贸、加强服务、创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探索对台小额贸易新领域,努力拓展对台小额贸易业务。同时,玉环台胞接待站成立同盛实业公司,自1998年取得对台小额贸易经营权以来,主营的水产品出口业务遍布台湾渔市场,累计实现贸易金额约9600万美元。据统计,九十年代浙江省对台小额贸易中台州占70%,而玉环占台州的70%。另外由于历史原因,玉环坎门、鸡山等地台胞达万人,台属多,两岸民间贸易比较活跃。
(二)大麦屿港口条件优越。大麦屿港位于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可用海岸线13公里 ,可建造1-5万吨级泊位30多个,10万吨级泊位20多个,是浙江东南沿海建设深水泊位的优良选址,也是浙中南及闽北沿海唯一可进第三代以上集装箱的深水良港。大麦屿港自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类口岸以来,一方面港口货源充足,2008年大麦屿港货物吞吐量17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6269标箱;另一方面,口岸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每年进出港区的国际航行船舶300多艘次。2008年4月,大麦屿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首个县级一类口岸,也是继宁波、嘉兴等地之后的全省第7个一类口岸。这不仅是大麦屿港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前提条件,也标志着大麦屿港已步入浙中南重要的中枢港区。同时,涉外机构正在逐步完善,大麦屿海关缉私基地已经建成,口岸商检机构设立正在筹备之中,这些配套涉外机构的建立,为大麦屿港口进一步开放奠定了基础。
(三)贸易市场初具雏形。1992年6月,我县成立大麦屿对台经济开发区(1993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在港区创办了一座拥有405个摊位的大麦屿开发区台贸市场,台贸市场一度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台湾饮料集散地。1997年,占地1. 2万平方米的大麦屿港台商城建成,是浙江省最为兴旺的对台小额贸易市场。1997年—2000年,商城年交易额均保持在3亿元左右,日客流量1500人以上,在当时可谓是红极一时。
二、当前玉环对台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大麦屿港口总体开发进度缓慢。我县的港口建设虽然发展迅猛,但基础仍十分薄弱,港区发展腹地短期内无法拓宽,临港型工业规模与国内广东茂名、江苏如东、宁波舟山等地发展差距较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港口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配套条件不完备,尤其是集疏运网络尚未真正形成,港区陆域狭窄,港口建设和开发投入机制不够灵活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发展优势与潜力无法有效发挥,无法更好地为港口发展服务。
2、大麦屿港口优势日益减弱。在台州市内,海门港、头门港、龙门港等港口借助本地经济发展,迅速掀起新的一轮建设高潮。海门港依托金丽台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港口实力进一步壮大,对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而且临近台州市经济密集区域,地理优势明显,人流、物流、资金流交换十分频繁。同时,温州在“构建大温州”的框架下,实施(洞头)半岛工程,港口建设规模和速度在全力提速,对大麦屿港的开发和贸易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市场优势不明显,发展存在瓶颈。从2000年开始,随着温州、乐清、椒江、路桥等邻近各地的专业市场迅速兴起并发展壮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大麦屿港台商城由于市场经营特色不明显、地理位置偏僻等主客观因素,出现日渐衰退迹象。
三、对台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尽快争取对台贸易市场的落户。虽然台州港被列入大陆方面首批63个两岸直航港口名单,但与宁波、温州等地的港口相比,我县的港口优势不复存在。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领先位置,玉环必须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就目前来说就是要尽快争取对台贸易市场的落户。因此建议政府部门抓紧建立台贸市场的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要想方设法向国家争取政策性和专项性扶持资金,协调解决对台贸易发展中的问题,有计划、有组织、稳步快速地推进前期基础性工作,争取对台小额贸易市场的牌子尽早落户。
2、集中力量加快大麦屿港口开发。大麦屿对台贸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大麦屿港的深度开发和建设的基础上。要坚持“港为贸用,贸以港兴”的战略方针,加大投入,狠抓进度,构筑快速便捷完善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台州沿海大通道和乐清湾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加快建成从海上到市场的绿色通道,确保货物吞吐,实现货物运输大进大出,扩大港口辐射空间。同时借鉴宁波舟山港的成功经验,在《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定的框架意见范围内,整合乐清湾的资源,在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基础上,与周边县市走联合开发之路。
3、积极发挥大麦屿港一类口岸的作用。2008年4月,大麦屿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省首个县级一类口岸,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大麦屿港口资源的认可。因此,我们必须要利用好大麦屿港一类口岸这块牌子,加快启动在我县设立一系列涉外机构的有关工作,提高港口开放水平。要通过努力,使大麦屿港成为货运、仓储、交易等物流行业聚集地和银行、保险、商检、船检、海关等服务部门的驻足地,形成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密集的积聚优势,发挥其在我县经济发展中的保证作用、凝聚作用、辐射作用和调节作用。
陈屿联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