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大会发言
凝心聚力 优化环境 提升质量
2009-03-09-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2008年,我县差强人意的高考成绩公布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教育质量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深刻剖析我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有效的改进举措,这对于切实提高我县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县有着现实的紧迫性。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1996年通过省“两基”验收,2002年跨入“省教育强县”行列。现有普高5所,初中17所,小学41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11所,幼儿园210所;学生76858人;中小学在编在职教职工3407人,幼儿专任教师1242人 。2008年,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6.65%,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升高比例96.93%,学前入园率96.87%。以上数据表明,我县教育已跨过普及阶段,进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而高考是对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主要指标。就高考成绩而言,我县近三年来,无论是第一批人数,还是前三批人数、上线人数都不理想。按考生数比例计算,即便在台州市内,我县也没能拿到该拿的份额(详见下表)。

2006年-2008年玉环县高考情况统计表

 

考生数

第一批人数

前三批人数

上线总人数

2006年

台州市

47815人

2885人

14661人

31122人

玉环县

2621人

124人

756人

1769人

所占比例

5.5%

4.3%

5.2%

5.7%

市内排名

第8名

第9名

第9名

2007年

台州市

41351人

2769人

14278人

31879人

玉环县

2446人

132人

681人

1827人

所占比例

5.9%

4.8%

4.8%

5.7%

市内排名

第9名

第9名

第9名

2008年

台州市

36670人

2790人

14507人

30688人

玉环县

2187人

96人

666人

1756人

所占比例

5.9%

3.4%

4.6%

5.7%

市内排名

第9名

第9名

第9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临信任危机。好多学生家长对我县教育缺乏信任。表现在:一是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到县外就读;二是对子女就读的本地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多,非理性批评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近几年高考上第一批人数偏少,与温岭等邻近县市差距加大,与家长的期望差距较大;二是教师教学效率欠高,提高质量办法不多,重知识传授轻方法培养,普遍采取增加教学时间的简单做法,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也给家长形成了玉环教师素质欠佳的印象;三是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存在挑教师现象,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不了家长的过高预期。

(二)学校管理不完善。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县缺乏一批办学思想清晰、个性鲜明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又由于受社会影响大,升学压力大,学校办学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和不规范行为。有的学校执行力不强,常规管理难以落实到位;有的学校管理方式简单,往往把压力简单地分解到教师,造成教师与管理者产生对立情绪;有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无法做到全员参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很好地调动。同时,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一是教师结构欠合理,城乡教师配备不均衡。在全县有代课教师近180人和中学教师“超编” 147人的情形下,小学教师仍然缺编近160人。学科结构也不合理,有些学科教师超员,有些学科教师不足,特别是体育、英语教师尤其短缺。我县教师人事核编是按照浙政办发「2004」22号文件执行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单位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城乡教师数差距较大。以初中为例,城区学校按生师比13.5:1,农村学校按生师比18:1进行核编,在学生数相同的情况下,农村学校教师数要比城区学校少1/4,再加上实际班额又少,教师人数与城区学校差距更大。这不仅是农村学校教师普遍缺乏,甚至连参加省“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都派不出教师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我县中学教师“超编”却又聘请44个代课教师怪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教师敬业精神亟待强化。有些教师只是把教书当作谋生之路,育人责任心欠强,对学生爱心不足,甚至存在只教书不育人的思想。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改要求尚有差距。新课改已进行了六年,但新理念尚未在教学中真正加以落实,校本研训工作总体成效不明显且各校很不平衡,教师的专业成长进展缓慢。

(四)学校办公经费普遍紧缺。在2007年及以前,生均公用经费除小学280元/生·年、初中380元/生·年的标准外,还可向学生收取每学期小学100元、初中130元的杂费。也就是说,实际可用生均公用经费为小学480元/生·年 、初中640元/生·年。2008年虽然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小学300元/生·年、初中450元/生·年,但因不再收取杂费,实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减少了180元/生·年、初中减少了190元/生·年。加上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学校办公经费普遍紧缺,有些学校存在开门难现象,个别学校甚至发生校长用个人的钱为学校垫资的事。

三、几点建议

(一)优化教育社会环境。教育部门要主动与社会各方沟通,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教育。要通过联合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开办家长学校、组建家长联谊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讲,使家长和社会大众能更清楚地认识教育、懂得教育、支持教育。明白教育是“长跑”,起跑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片面的分数观和择校观是不可取的道理。针对家长没有认真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而盲目择校,造成既花了钱,又未教育好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部门要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作用,使各方能正确对待择校问题,尤其是家长要谨慎对待择校,要根据孩子个性发展状况选择是否择校,避免花了钱又误了子女的现象发生。学校可向社会聘请监督员,督促学校完善管理,运用各种方式及时让家长了解学校管理发生的良好变化,增进互动互信。社会各界对教育不可一味指责,要多帮教育部门出谋划策,寻找提高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有关部门也应立足本职,多为教育办实事。如人事部门应在人事核编上,协助教育部门适当提高农村学校核编标准,为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证;在职称评聘上为教育方面争取更多的中高级指标,使评聘分离工作给教师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财政部门应适当增加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解决学校开门难问题。

(二)优化教师工作环境。一要加强教师敬业精神和事业心教育,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认识到爱是师之魂。要在教师中树立“校兴师荣,校衰师耻”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的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加强团队协作,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形成奋发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和你追我赶抓质量的良好工作氛围。二要客观公平地做好教师评价工作。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适当提高教学质量在考核中的权重,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在考核工作操作上,要公平公正,奖罚分明,使教师心服。并妥善解决高职低聘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减负提质”的教育目标,对教师来说是增负。学校应尽可能发挥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组织的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上给教师更多关怀,解决教师的一些后顾之忧,使教师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工作。

(三)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一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针对学生群体道德水准分化加大,学校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思想,多多开展寓教于乐的理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提高学生整体道德水准。此外,更要加大校园周边综治力度,尤其要加大学校周边网吧整治,尽量消除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害。二要规范课程开设。在保证学校课程开齐开足外,积极实施“两体一艺”工程,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三要重建学科教学。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科教学,关注课堂民主,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切实落实教学常规,重视教学效率的研究,做好“扶优补差”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四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设落实好,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发挥出潜在的育人功能。加强学校社团建设,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多平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校园成为学生不愿离去的地方。

教育不仅仅是让多少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更关系到千家万户子女成长,关乎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全社会都有责任关心、支持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凝心聚力,积极联动,我县的教育一定能够走过冬天,走向春天。

                                                                     陈瑞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