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号称世界金融第一街的美国华尔街发生“地震”,雷曼兄弟公司突然破产,房利美、房地美两大房产巨头被政府接管,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资巨头被收购,或被政府接管,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金融危机骤然来临,国际股市大幅下挫,对欧美及全世界经济产生了强烈冲击。玉环也不例外,全县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危机,县委县政府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的理念,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深入基层,积极应对,与企业携手共渡难关。出台了《关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新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文件精神,取消或暂停征收5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给处在经济寒冬中的企业送去温暖。同时,及时拨付财政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就高贴补2007年度企业纯设备投资额300万元的112个项目投入,贴息总额达2444.84万元。
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化经济浪潮,我们的企业必须冷静正视危机的存在,力争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必须意识到危机的正面是挑战,危机的背面是商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建立内销与外贸并重的营销战略。改革开发初期,玉环企业只做内销不做外贸。2000年后玉环有些企业开始尝试做外贸,初尝做外贸的甜头,有的企业就放弃了国内市场,没有去预测开放性很强的国际市场一旦受损,往往会造成连锁反应的可怕后果。这种错误的做法在今天吃到了苦头,许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已陷入困境。必须转变经营策略,积极拓展国内新市场,扩大内销,但也不能放弃国外市场。因为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附加值高的高档商品受到冲击,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用品的消费总量不会减少,原来高消费的人群还有普通市民都开始购买低消费的产品。就消费品而言,市场需求同样存在需求总量不会改变,危机的爆发性过去之后这种消费品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只有采取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企业才能减轻风险,平安度过危机。
2、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玉环土地资源紧张,人才缺乏,不适合发展大型工厂,也不可能发展世界最高端的科技企业。但玉环企业应有适合自己发展之路,可依托大专院校联合研究院、浙江大学台州汽摩配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进行新产品研发,取得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后玉环企业的成功模式应该是技术研发在玉环,设计在玉环,品牌在玉环,战略决策在玉环,而工厂却设在物流方便人力资源成本较低、土地水电等配套资源丰裕的外地,最终实现“玉环总部经济”。
3、调整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产品的成本。企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企业自身无法左右的,若要在金融危机的特殊气候下生存,企业必须要做的事就是努力改善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积蓄力量过冬。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上几年玉环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许多问题都被良好的发展形势所掩盖,没有时间去及时解决。如工艺改进、采购价格管制、人员配置重叠、考核跟不上、生产成本高、日常费用过大等诸多问题,现在应静下心来进行好好地反思,集中精力进行梳理,调整企业内部管理,努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能降低产品的成本。
4、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大胆引进人才。玉环企业多为“粗放型”的企业,技术含金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没有多大优势。技术创新属于内涵式的发展路子,有利于治理长期以来我县企业存在的质量品种、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痼疾。因此,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提升传统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利用。目前是企业休养生息,储备人才的大好时机,一方面要利用企业产量减少,员工富裕的机会,进行员工培训,既保障了员工的工作,又提升了员工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利用外面企业大规模裁员的机会招贤纳才,借机聘请一批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安置在生产部门的重要岗位上。
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玉环人民凭着大海般的创业热情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创造了民营经济的辉煌。今天,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成熟的玉环人民完全有能力变危机为商机,化逆境为顺境,利用这次经济危机完成自身的蜕变,化蛹为蝶,让工厂遍地开花的玉环成为一个创造型的新玉环。
科技组 董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