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调研视察
振兴渔业 刻不容缓
2009-03-12- 00:00  点击数:  来源: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玉环渔业的发展曾经有过一段辉煌而曲折的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玉环是名副其实的渔业强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抓渔业生产,各级干部下渔村、奔渔场、到渔户,指导渔业工作,渔业生产红红火火,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然而,随着我县工业的迅速发展,渔业资源日益衰竭,渔业基础地位逐步下降,受重视程度大不如前。领导们到企业多了,到渔区少了;干部们到车间多了,到渔家少了。渔业成为弱势产业,渔区成为落后地区,渔民更是弱势群体中的脆弱群体。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支持“三农”活动,我县渔业发展应得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渔民应得到全社会的爱护和关怀。振兴我县渔业产业,再创渔业新辉煌,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一、渔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县是全省渔业大县,海域面积1901.73平方公里,五倍于陆域面积,海岸线长329.14公里,滩涂面积147.93平方公里,渔业资源特别是滩涂养殖资源丰富。现有纯渔业村(社区、公司)34个,各类机动渔船2078艘,总吨位9.52万,总功率18.74万千瓦。2007年渔业经济总产出36.29亿元,增加值10.3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26.37万吨,总产值18.39亿元。渔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第一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

1、渔业能够保障粮食安全。我县人均耕地只有 0.26 亩,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而玉环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捕捞业与水产养殖业发展不仅保障了我县粮食安全,而且解决了长期以来“吃鱼难”的问题,极大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2、渔业能够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我县30户养殖户抽样调查分析,2004年养殖滩涂1239亩、围塘389亩、网箱180只、牡蛎15架,年收入442.71万元,年支出261.03万元,纯收入为181.69万元,养民劳均收入26333元,人均收入为15529元。另据了解,原漩门湾养民“讨小海”的年收入达到3至5万元,在当时,其收入远远高于当地农民的平均收入。

3、渔业能够维护社会稳定。渔业是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关联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可以带动苗种、饲料以及运输业的发展。特别是水产养殖及其加工业技术含量较低,一般渔民只凭传统技能,作初步培训便可上岗就业。由于渔业外向度不高,在此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中基本不受影响,也就不存在失业问题。可见,渔业发展对于拓宽农村就业门路,保障部分农民基本生活,扩大内需,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我县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渔业生产环境日趋恶化。由于陆源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一些沿岸重要的鱼虾贝栖息、繁殖场所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滩涂出现“荒漠化”现象,湿地资源大量减少。据调查,全县未达到清洁或较清洁的海域面积逐年扩大,滩涂野生产品几乎灭绝。同时,因污染造成水产养殖死亡事件频发,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给水产品质量安全也带来了影响。

2、渔业发展空间大大缩小。捕捞方面,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我县渔船作业区域明显减少,船多海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柴油价格居高不下,海洋捕捞业即使增产也难增收。养殖方面,受漩门二期、三期围垦和滨海工业城、华能玉环电厂建设的影响,近年来滩涂和浅海养殖面积减少10多万亩;三期围成后,全县可养滩涂面积不到5万亩。此外,我县的水产加工企业目前还普遍存在“小、散、弱”现象,用地紧张,加工园区启动较难,行业效应不明显。

3、渔民权益难以有效保障。在我县启动和计划启动的围垦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滩涂和浅海是当地渔民几代人开发利用并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主要资源,许多项目的上马,无疑切断了他们的“活路”。同时,海域征用补偿机制尚未完善,养民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渔民急需另谋他业,但不少渔养民由于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想转产无门路,想发展无思路,转产转业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损害渔民合法权益,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和谐。

4、渔业经济支撑体系滞后。渔港整体功能不全,设施不完善,渔村码头、养殖设施、育苗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后。同时,养殖科技人员少,力量不强,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不高,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捕捞、养殖、加工、流通产业链也不完善,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都影响了渔业经济的发展。

三、对振兴我县渔业产业的几点建议

时至今日,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传统渔民的转产转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我县仍然有两万六千余户家庭、七万两千多人口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加工业。渔业是典型的高风险和较为艰苦的行业,俗称“浪尖上讨生计”,之所以仍有如此多的人不愿意脱离渔业生产,不仅是传统的习惯使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要发展我县渔业生产,不仅需要渔业从业人员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此,建议:

1、全面创新渔业发展思路。针对渔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要创新思路,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切实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应象重视“工业园区”建设一样重视“渔业园区”建设,出政策、拨资金,为渔业发展提供创业基地。要加大捕捞渔船的更新改造力度,适度发展大马力渔船;加快养殖品种更新,扩大海参、鲍鱼、海带等养殖规模,探索陆上设施渔业发展,努力拓展养殖空间;加大对水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扶持力度,加快加工企业资产重组、规模扩张和质量管理提升,促进规模效应及产业的集聚升级。

2、切实保障渔民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从行业权益角度保护渔民的发展权利。在政策上对渔民利用水域的权利予以平等对待,依法建立渔业水域规划制度和渔业水域损害赔偿补偿制度,如因水域污染、涉水工程、水域围垦等造成的渔民失海(涂)应得到补偿或赔偿。科学规划二期、三期围垦工程,划定一定的水域空间作为渔养民的创业发展基地;在其他城市建设规划中,适当留足养殖空间、水面、滩涂等,给渔村、渔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空间;积极争取支渔惠渔政策,全面推行捕捞渔民生活补贴制度、柴油补贴政策和渔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

3、努力完善渔业发展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渔业发展服务体系,包括标准渔港建设体系、渔业信息服务体系、渔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渔业生产安全保障体系、渔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培训体系以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水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体系等,建立渔业产业科研基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渔民创造良好的渔业综合发展服务环境。加大“科技兴海”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培育渔民自治合作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和渔养民结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水产深加工业,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在“市场准入、降低税率、科研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4、有效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是渔民发展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必须加强渔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海洋环境和渔业水域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大海洋保护措施力度,对非法围垦填海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的管理,切实保护养殖水域滩涂的生态环境;加强陆源污染物整治和入海排污口监测,确保我县近岸水质有根本性的好转。同时,要抓紧养殖容量研究和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防止养殖业自身造成对养殖水域的污染,使养殖规模和养殖污染物的排放与养殖水域自净能力保持动态平衡,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努力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县海洋与渔业局下设的执法机构,分布在全县各渔区或港口岙口,设置分散,交通不便,条件简陋,给管理增加了难度。县政府应规划建设海洋与渔业部门办公大楼,并争取建造300吨级的渔政执法船。另外,针对我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存在的“进人渠道不畅、队伍老化严重、科技人才外流”等现象,应努力优化队伍结构,尽早打破“十三年来没进过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尴尬局面,着力塑造新形象,努力提升工作效能。

人类的文明源于蔚蓝的大海,我县的工业源于渔业的发展,渔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积累,我们的许多企业家出身于渔民,中国有句俗语,“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记了渔业,那就意味着我们忘了根和本。振兴玉环渔业产业,应从今天做起!

                                                                  坎门联络组  潘玉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