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明是现代政治民主发展的一项重要主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良好、有效的议政机制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政治文明程度,也为我们解决社会经济转型期引发的各种难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途径。
一、引入市民议政机制的必要性
(一)引入市民议政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我县自2003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这一经济学上重要的发展临界点之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矛盾陆续呈现,经济结构急待优化、要素制约日益严重、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社会保障不够健全、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各种犯罪趋于高发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凸现,已严重制约我县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市民议政机制,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动市民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发挥各阶层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社会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改进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平衡,提高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团结。
(二)引入市民议政机制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直接表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的最高标准。不同环境,不同职业,有不同的愿望表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因利益格局的多样性,多种利益阶层以其自身利益为标准影响着公共决策。因此,对执政者最大的考验就是如何均衡各阶层的利益关系。这就要求执政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呼声当作党委政府决策的第一信号。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市民议政机制,一方面依托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有助于管理好社会,治理好社会,让人民群众能够自主解决的一切问题回归到人民群众的手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委政府对民生、民意、民权的高度重视,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最直接体现。
(三)引入市民议政机制是建设环漩门湾时代的重要工作方法。在全岛城市化战略的指引下,玉环的发展重心将由“本岛时代”向“环漩门湾时代”迈进,区域发展动力也将由工业化单极推进转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如何合理筹划环漩门湾时代将是对执政者和全县人民的严峻考验。预计未来30年中发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剧烈变动,将会深刻影响着我县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这些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单纯依靠任何一个阶层、任何一个团体都是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市民议政机制,至少将产生以下两个积极效应。一是有利于协调各阶层的利益。环漩门湾时代的开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社会各阶层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组合过程,它必然导致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此消彼长,以利益磨擦为核心的矛盾冲突将会逐渐显现。市民议政机制则为各方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各阶层合理的诉求在这个平台上得以充分阐述,以寻找最大的交集,形成共识,有助于利益的协调和问题的解决。二是有利于增强市民在环漩门湾时代建设过程中的参与感。市民议政机制的引入,不是要否定党委政府的决策,而是要求党委政府在决策之前,能倾听民声,紧扣民生所需,让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主题相吻合,增强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广大市民的参与热情。
因此,引入市民议政机制不仅是思维模式,决策体制,工作方式上的创新,更是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
二、落实市民议政机制的载体
市民议政机制,其核心概念之一,是强调市民的政治参与,执政者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中,充分顾及市民利益,吸收市民意见。保证在政府的决策过程中,有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反映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使市民议政机制便于起步,同时减少阻力,降低改革成本,建议在总结和丰富现有议政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充实市民议政机制载体。
载体设计之一:实行村民代表委员会(下称村代会)常任制。
十七大指出,要把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的民主权利作为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在基层和社区民主进程中,要以保障市民的民主权利为核心,凡是涉及到市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市民都应当获得充分的机会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并参与各项民主决策。建议学习和实行村代会常任制,坚持“党支部领导、村代会作主、村委会办事”的制度,使党支部抓大放小,领导核心到位;村代会由虚变实,决策监督到位;村委会依法管理,职责权利到位(河北省青县在村级设立纪检组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2007年又实行村代会常任制,引起全国人大、中组部、国家民政部、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等高度关注,被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为“是在现行政策和法律框架内,对传统农业组织架构及其职能设置、动作方式的整合改良”,谓为青县模式)。
载体设计之二:开辟网络议政园地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民意上传的”直通车”,网络民意将改变政治生态,网络议政将部分弥补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成为市民(尤其是当代青年)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积极完善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有助于政治决策的科学、全面。因此,开辟网上议政园地,借助网络平台听民声、采民意、纳民言,同时对市民的意见、建议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反馈,有利于实现政务公开的透明度,也有利于广集民智,取信于民。吸纳整合网络民意是党委政府的现实选择。
载体设计之三:适时举办市民听政会、议政会
凡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就业、保障、教育、医疗、公交、住房、环保、商业必备业态等事项,政府部门在作出决策前,都要举行市民听证会、议政会,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制定之前实现政府和市民的平等对话,保证听政、议政过程和听证、议政结果的公开透明,真正反映广大市民的主体意志。例如,对于涉及全县影响深远的大型公共工程的起建拆迁等,可以借鉴县“两会”期间的现场直播方式,进行现场讨论、直接播放,最大范围调动市民议政热情,充分沟通观点,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最大共识,为工程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避免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分歧和阻力。
载体设计之四:创新“1+X+Y”面对面议政机制
所谓“1+X+Y”市民议政机制,“1”即指一个县长或者分管县长,“X”则指镇乡办事处或者行政部门的一把手或者分管领导,“Y”则指社区、村委会代表或者市民代表。比如,城关办事处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坎门办事处如何落实失海渔民转产转业?针对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县长或者分管县长、相关镇乡(办事处)和具体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市民代表可以通过定期商议,面对面共商解决和发展事宜。时间设置方面,小的有每月例会,大的有半年例会;内容选择上,可以通过定期的如年度、月度问卷调查或不定期的抽样调查,选择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面对面议政的议题。
三、落实市民议政机制的保障
要保障市民议政机制的落实,前提是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参与议政的机会。但正如市场经济为每一位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却不保障每个人占有等额的财富一样,市民议政机制仅仅是为每一位市民提供议政的机会,并不保证每一位市民有相同的次数参与议政。因此,除网络议政依其自身规律运作外,其它议政方式在市民代表的选择上,既要尊重市民的自愿性,也要赋予必要的选择性,要实现这一前提,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保障机制。
(一)建立议政人员名录库。人员名录库可以分专业级和普通级。专业级由各专业人才组成,普通级则由各行业代表、社区村委会代表组成。根据所议话题的专业程度和普及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议政人员,或者随机选择各行业人员,组成各层次议政团。
(二)建立专业型和普及型议政方式。专业型议政方式,对议政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合少数人员封闭式议政,多数人旁听或者收听议政事项;普及型议政方式,则对议政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全体市民都有资格参政、议政,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种信息,适合多数人开放式议政。
(三)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市民议政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在考核标准上,主要围绕会议、项目的知晓率、群众参与率、问题答复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等,始终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议政机制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考核方式上,建议实行两级考核制度。县委县政府将市民议政纳入对镇乡和部门的考核范畴,鼓励镇乡部门积极创新市民议政机制;镇乡则对各社区、村委会市民议政的情况进行考核。
(郑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