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玉环政协网!
  
履职
协商活动
民主监督
提案工作
调研视察
大会发言
社情民意
 
> 履职 > 民主监督
对破解我县用电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2008-12-02- 00:00  点击数:  来源:办公室   文字大小:【放大】【缩小】      


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用电量快速增长,而县内电网陈旧落后,使得外电难以充足输入,电力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现脱节,影响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县面临的供用电形势

“九五”、“十五”期间,我县经济实现二次腾飞,刺激了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电力负荷年增幅在20%以上,到2007年,总用电量达21.57亿千瓦时,电力负荷达42.2万千瓦,分别是2002年的2.6倍和2.4倍、1997年的6.7倍和7倍。用电量从2001年的台州第五位跃居2007年的台州第二位。

今年上半年以来,根据省电力公司调度安排,台州南网四变(沙岙、龙门、曙光、金清)最大可供负荷仅为88万千瓦,分配到我县的最大可供负荷维持在去年的40万千瓦左右水平,而夏季用电高峰期的最高负荷达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6%,电力缺口达13万千瓦左右。为确保高峰期的用电稳定,电力部门不得已在全县采取了“停一开六”或“停二开五”的限电措施,虽然保证了用电平衡,但却影响了企业的生产。10月份以来,随着220千伏龙门变2号主变恢复送电,全县可供最高负荷提高到45万千瓦以上,并且随着天气转凉,用电量逐步减少,可供负荷已基本满足当前用电所需,用电紧张形势有所缓解,供电部门也取消了“停一开六”的秋季有序用电方案。但是,一旦到了用电高峰期,可供负荷仍然缺口较大,供用电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二、我县用电紧张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说,引发我县供电吃紧、导致电力要素制约的原因在于我县工业的快速发展,用电量激增。10年来,工业用电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已占用电总量的79%。而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是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供输能力较弱,影响了外电输入。据调查,全县各变电所和线路的容载比普遍不高,仅今年一季度已有6座变电所、13条10千伏线路处于重过载运行。造成电网建设滞后的原因有两方面:

1、电网基础薄弱。我县电网原是一个自发自供的小电网,到1983年才并入华东电网。尽管电网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大,“十五”期间全县电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4亿元,2006年又完成建设投资3.3亿元,建成以220千瓦变电所为核心的高压输电网,110千瓦变电所、35千瓦变电所呈放射状的高压配电网络体系,现在共拥有变电所20座,其中,220千瓦变电所2座、110千瓦变电所6座、35千瓦变电所12座,但电网基础薄弱、规模小、电压等级低、设备状况差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县域内无500千瓦电源点。目前,我县还没有500千瓦电源点,依靠温岭的500千瓦变电所输入,供电可靠性较低,存在严重的区域性电网缺电问题。即便将华能玉环电厂的高压电引入我县电网,500千瓦电压的电源也须向北接入温岭市的500千瓦塘岭变后,再回送到我县。

二是我县高压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网络互供能力较差。全县220千瓦变电所仅有2座,一旦1台主变发生故障,就将造成城区大面积停电。

三是变电所负载率较高。全县6座110千瓦变电所有4座超载或满载,另2座也已超过额定容量的75%,11座35千瓦变电所有8座重过载,还有10多条10千伏线路重过载。

四是电压等级多,供电线路长,影响供电质量和经济运行。由于220千瓦电源点少,受海岛狭长地形影响,部分供电线路较长。而我县大量变电所为35千瓦变电所,电压等级低,需重复降压,不利于电网结构安全和经济运行。

2、工程建设困难重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用电问题,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以扩大外电输入能力。如:今年有6个110千伏及以上的项目开工或在建,总投资达4.08亿元。但由于以下一些原因造成了电网建设困难重重。

一是工程前期周期拉长。随着电网项目核准制的推行,工程前期工作的内容和深度大大增加,核准必备批文数量繁多,审批手续办理难道很大,如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所涉及的环境评估、地质灾害评估、规划选址等支持性文件需国家或省有关部门的逐级审批,有些环节还相互制约,批文取得的时间较长。同时,因电网建设项目在县级规划、土地、环保审批办理时,没有实现统一审批,而往往等其他单位的省级意见拿到后才进行审批,因此又大大延长了审批时间。

二是规划衔接不够紧密。我县的电力规划和地方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规划等专项规划不够协调,给电力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一些开发区、工业区从规划到实施没有事先考虑变电所的落点和线路通道,待用地全部落实后,开始建设时才想到电力供应问题,以至于输变电工程所址和线路通道难以落实。在城市建设中,往往是电网项目建设在前,城市道路实施在后,造成电力线路施工时因涉及到众多拆房、跨房,常常被迫更改设计方案。同时,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尚未完成规划审批,给项目线路走廊及变电站所址的规划审批带来一定困难。如110千伏海都变和220千伏陈屿变因未列入原2005-2020的电力工程规划,使项目难以获得核准手续,不能上马。

三是工程建设受阻严重。由于工程项目受建设用地紧缺、线路走廊选择困难、施工赔偿过高、政策处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的影响,电网建设工程进展缓慢,进度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如110千伏沙岙-兴港输电线路工程因少数村民无理阻挠,从开工至今已历时一年,仍有6个塔基无法进场施工。

四是城区配网建设困难。根据县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建成区范围内(包括其它一些乡镇)的配电网均应实行电缆化建设,采用电缆线路造价昂贵,投入高出架空线路8倍,而省物价部门为控制广大用户的电价水平,给县级供电企业的电费差价政策是根据架空线路投资模式来确定的,电缆化改造中的投资大部分由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园区、房产公司等承担。由于投资额巨大,各承担部门的资金难以如数到位,电缆基础施工以及与电缆相配套的开关站和箱式变电站难以落实。

三、对解决我县用电难问题的建议

据供电部门预测:2010年用电量36.35亿千瓦时,最大负荷77.25万千瓦,年均分别增长16.59%和16.14%。为有效解决我县“十一五”期间用电紧张问题,建议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目标

要根据当前玉环电网的现状,结合“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确立我县电网建设目标,达到一年明显缓解、两年基本适应、三年适度超前。

 “一年明显缓解”:即在今年冬季用电高峰来临前,缓解我县电网“卡脖子”状况,全县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增加18万千伏安,达到157.79万千伏安。

“两年基本适应”:即至2009年冬季用电高峰来临前,使电网发展基本满足全县用电需求,全县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增加182万千伏安,达到339.79万千伏安。

 “三年适度超前”:即至2010年冬季用电高峰来临前,基本实现“电网规模比‘十五’期末翻一番”目标,使电网发展适度超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县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增加51万千伏安,达到390.79万千伏安。

2、具体措施

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机制。借鉴周边县市区成功经验,突出政府在规划、投资、政策、舆论、法制等五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优化电网建设的外部环境,强势推进电网建设。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电网建设管理机制,探索属地化、实体化的政策处理机制和更加高效可行的征地管理办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前期进度。参照省内一些先进做法,由县发改委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实行联合审批,相关专业意见由对应部门负责取得,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有效机制。并开通电力建设绿色通道,尽量减并审批手续和环节,缩短县内各部门审批时间,营造良好的电力建设和投资软环境。

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向群众讲清电网建设的好处,消除负面影响,排解群众顾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大电力建设项目责任制考核力度,强化“以政府为主导、以电网建设责任制为依托”的电网项目政策处理工作机制,落实政策处理属地管理制,及时化解征地、赔偿中的各种矛盾,依法打击无理阻挠工程施工等不法行为,使工程能顺利推进,按期完成。

四是进一步做好规划衔接。县政府及建设规划部门尽快调整《玉环县域总体规划》中的电力项目规划,以免影响输变电项目的核准。在各区域规划编制时要充分考虑电力设施布局并提前征求电力部门意见,切实保护好变电所用地和线路走廊。对现有的各级规划中未考虑电网建设用地的,要根据电网规划布局及时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电网建设用地。同时加快变电站站址、输电线路路径的审核,进一步改善电网规划的执行环境。

五是进一步推行节能减排、错峰用电等措施。我县工业多属高能耗产业,多年来用电量增长幅度一直高于GDP增长幅度。2006年玉环单位GDP电耗962千瓦时/万元,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县今后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5%。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引导企业广泛应用节能生产技术。现在大多企业安排日班生产,造成白天用电高峰时受电源供应、电网输送能力的限制,电力供应缺口较大,而夜间又因用电量少,电网负荷低,电力设施利用率较低。因此,要加大力度,引导企业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实行错峰用电,将部分高峰时间的电力负荷转移到低谷期,提高电力供应整体效率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