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有关部门统计,“十五”期间,我县老年人口每年以3%—5%的速度递增。2005年底,全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5.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其中7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2.6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7.4%。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本县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7万人。数据显示,我县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呈加速态势。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也不可否认,老龄人口迅猛增加,城乡人口的老龄化,已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新问题,比如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医护救助以及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需求都将日益增长,社会保障问题将更加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口赡养负担将更加繁重。因此,城乡老龄化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多关注老年群体,妥善解决老年群体普遍关心的问题,重视和关怀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各方面的需求,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和谐相处,缓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切实保障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
然而,综观当前,我县老龄事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
一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宠爱身边小宝宝,淡薄生养一对老”,“小的宝中宝,老的路边草”,是某些社会现象的真实写照。在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今天,爱幼有余而尊老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呵护、得到了疼爱,而老人受冷落,甚至受虐待的事例却屡见不鲜,在农村,子女住洋楼欢笑不断,老人蹲矮房孤灯一盏;在城镇,子女灯红酒绿,老人孤苦寂寥。更有甚者,将年迈的老父老母遗留在海岛、山村,或送进阴暗潮湿的储藏室居住,使其成为“空巢”老人,饥饱不问,冷暖不理,丧失了为人子女应有的良心和道义。
二是老年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任重道远。根据国外经验,在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的20—30年必须全面建立养老保障制度。目前,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已达51.06%,然而农村的养老保险覆盖面却比较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两种形式,其一是90年代的农保,有11万人参保,但这种保险根本无法实现养老保障,按现代农保利率测算,现年18岁的农民投保100元,到期兑付的保障金每月只有几十元。比如一干江参保农民已到兑付年龄,每月领取的养老保险金还不够其到县城往返的交通费。其二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失地、失海农(渔)民生活保障制度,该保险制度实施至今,参保的农(渔)民不到万人。再从医疗保障制度来看,尽管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达到一定的覆盖面,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的就医问题。因为绝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面对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障金只是杯水车薪。老年人最怕生病,生病带来的困境就是灾难,许多老年人就是因生病从而陷入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是老年人精神寄托与交流的平台比较缺乏。据调查,有5.7%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42.4%的老年人偶尔有孤独感,产生孤独感的原因主要还是老年人缺乏与人交流,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很少和从不与人交流的比例占35%,即使在65%经常交流的老年人中,交流的对象也往往局限于家庭成员和邻居。老年人生活寂寞、精神孤独,缺乏与人交流,归根结蒂原因是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与交流平台比较缺乏,并不是老年人不愿意交流,甘愿孤独聊生,老年人实际也象年轻人一样十分渴望充实的精神生活。但目前我县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退休老人和农村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大都寄居在庙宇之中,与“庙老爷”共舞,基层老人协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基本没有专用的场地、经费,没有长效的投入机制,不具备“造血功能”。
四是养老服务水平较低。从家庭结构看,我县家庭很快将进入421结构模式,即一个家庭中,一对中年夫妻将面临上有4位老人,下有1个小孩的局面,家庭照料老人的担子越来越重,并且据预测,按照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20年,将呈现出8421的家庭结构,即一户家庭中有8个老人,4个小老人,然后是2个青年加1个孩子。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意味着将来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社会提供赡养服务。而从社会养老服务状况来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全县现有社会集中养老机构镇乡11家、县级1家,共有床位289张,即使新建成的福利中心落成,也最多增加150个床位。根据国家发展目标,老年人口的床位占有率最低必须达到2%,即100位老人应有两个床位,我县离这个最低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居家养老在我县是养老的主要形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靠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承担了大部分照料任务。而作为居家养老重要辅助功能的社区、村居助老照料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十分紧缺,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照料需求相比,供需严重不足。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快马加鞭地发展老龄事业。具体建议如下:
(一)大力宣传和倡导孝道文化,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年前,孟子便曾经说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名言,历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孝治天下,“孝”乃为人之本。唐代诗人孟郊,深情地吟出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不朽诗行,语句虽然朴素,情怀却流淌了千年!孝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伦理、公众道德准则和传统文化品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更有其剔除落后过时的成分,倡导和发扬光大的必要。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羊亦有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当前我们应该将孝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教育部门要将学生的孝心孝行教育纳入课堂计划,宣传、妇联、民宗等部门要以“十佳孝星”、“文明家庭”等评选为载体,以“孝”辐射全社会,培养孝心,弘扬孝德,力推孝文化。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筑老年人医疗卫生保障网络。加大失地、失海农(渔)民参保力度,做好有条件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险工作,特别是有条件的村(居)可以采取扶持的办法,帮助困难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研究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使其既符合国际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又兼顾政府财政、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承受度,实行分类实施、梯次推进。同时研究制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地失海人员养老保险以及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办法和相关政策,促进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完善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确保“老有所医”。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村居医疗服务站要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争取建立老年医疗康复中心。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建立福利基金,加快老年活动设施建设。要加强老年人协会内部管理,完善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推广清港镇老人协会与清港村共同投资合办经济实体的做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我县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逐年增加对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建立老年福利基金,用于补助部分社区(村居)老年活动场所建设、老年活动设施添置和老年学校教学经费以及特困老人生活困难补助等。同时要积极发动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以及个人捐资建设老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大力弘扬企业回报社会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加快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居家养老和社会集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农村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农村“三无”人员和部分城镇职工可选择不同层次的集中养老方式。建立健全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居家养老社会服务。根据所辖村居(社区)地域分布和老年人口特点,建设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日间照料和送餐、清洁、家庭病床护理、商品配送等服务。不断完善养老“110”呼叫平台、社区老人呼救通、“空巢”老人“爱心门铃”等老年人应急救助信息系统。建立一支专业的为老护理服务人员队伍,健全助老志愿者服务网络。推行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开展义工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壮大和发展村居(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为老服务机构建设进行积极引导、科学管理和大力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为老服务向产业化发展,促进老龄事业与老龄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制定有关老龄产业发展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不断满足不同经济条件老年人的多方面的需求。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陈红的一曲《常回家看看》传遍大江南北,引起亿万国人的共鸣,歌词并不煽情,却以其朴实和真挚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是啊!我们真不应该让那些常挂在嘴边的看似堂而皇之的理由,使自己心安理得地让老人一次次盼望,又一次次失望!我们应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需,让他们活得有尊严、有保障,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绚丽多彩而又宁静平和!关爱老人,我们共同的责任!(吴 玲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