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洞头港崛起的启示
2006年10月,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到洞头县考察,看到洞头县状元岙港区开发速度惊人,短短两年时间,港口建设已超过了大麦屿港十几年的开发成果。其气势之浩大,投资之巨大,建设之快速,都是空前的。
一是规划气魄大。洞头港开发工程是与温州半岛工程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工程,是温州市政府作出的城市区域扩展的一个大手笔,将围垦、交通、港口、临港工业和物流业建设融为一体。待半岛工程建成后,温州城市将东扩至洞头列岛,面积增加200多平方公里,实现由瓯江时代走向“东海时代”的划时代跨越;洞头港将建成9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集装箱泊位,年吞吐能力为500万标箱的大型深水港区。
二是投资规模大。温州半岛工程属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单半岛工程一期就投入11.05亿元,建成联结浅滩工程堤顶14.5公里长的高等级连港道路;状元岙港区一期工程投资10多亿建造集装箱码头。
三是建设进度快。状元岙港区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开工,到2006年9月,已投资7.6亿元,完成了2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集装箱泊位的主体工程建设,预计2007年可以建好投入使用,前后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大麦屿港至今还未建成5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码头。
洞头港的迅速崛起,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很多,现撷取两点试作分析。
启示1:追溯历史,洞头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是我县的一部分;就是现在,洞头县人口只有我县1/3不到(12万人),经济状况远落后于我县,交通方面也并不比我县优越。这样一个港口开发起步晚于我县的海岛小县,是凭什么力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成如此气候的港口?到过洞头县考察的同志都知道,洞头港崛起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温州市政府的全力支持,将洞头县的发展纳入大温州建设的范畴,并承担了大部分建设资金的投入;二是洞头县政府科学的决策和大胆果敢的工作精神,采取引进外资建港口等灵活机制。
启示2:洞头港的兴起对于大麦屿港的开发和运营的影响是势在必行,两港绝对距离没有超过25公里,规划的港口功能又极其相似。并且,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已形成“多港鼎立”的竞争局势,北边有我省的宁波、舟山、象山、椒江等港口,南边有福建沿海的大港口。大麦屿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成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大港口。
二、大麦屿港开发迟缓的反思
在浙江,历来有这样的说法,“北有北仑港,南有大麦屿港”。大麦屿港是玉环人民引以自豪的宝贵资源,也是玉环“再创新辉煌”的重要依托,现在却因迟迟得不到较好开发,其浙东南最大港口的地位有可能被洞头港取代,对于玉环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一件痛心的事。从纵向上看,20年前,大麦屿港与江苏张家港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现在却根本不能与人家比拟,张家港自1993年建成五个万吨级泊位,到现在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48个,200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300万吨;而大麦屿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仅2个,2005年港口吞吐量只有260万吨,是张家港的1/32。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四:
一是决策错位,延误了开发良机。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瞄准了大麦屿港的优良资源和发展潜力,曾多次提出联合开发大麦屿港的要求,却均被我市以行政区域等问题予以拒绝,温州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化巨资开发洞头港。而台州却放着这么优良的港口资源没有很好开发,没有将大麦屿港建设放到突出的位置来对待,对其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正常通航能力不足万吨的海门港等港口,在财政上根本没有提供支持,导致大麦屿港失去了开发良机,陷入了目前的开发困境。就是现在,也没有象温州市重视洞头港那样来重视大麦屿港开发,只是将其放在与港口条件远不及大麦屿港的海门港、临海头门港等港口同等地位加以考虑。
二是有限临港土地资源流失,港口开发成本提高。在“港口城市”建设总体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政绩至上、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在没有很好论证的情况下,部分临港土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被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让给一些工业企业,而其中的一些项目又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造成有限的临港土地资源流失,这对于临港用地十分狭小的大麦屿港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代价。现在,港口开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开发成本大大提高,如在建的集装箱码头因没有土地靠围垦海涂来建造,造价高达60万元/亩以上,并且造成海涂重新淤积,使港心外移,港道变窄,深水良港的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与“港口城市”建设的战略预期反差强烈。
三是管理体制不顺,港口建设难以形成合力。在大麦屿港建设中至少存在着四个机构:大麦屿开发区(陈屿办事处)、交通局、港航管理局和港口开发办,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港的体制,造成一个开发项目无人说了算、“有利益均想管,没利益没人管”的不利局面,导致港区道路建设、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落后,集疏运条件差,削弱了港口的整体发展功能。同时,在港口开发上还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资金投入少,各项优惠政策不到位,使港口建设一直处在停停建建的无序状态。
四是规划编制滞后,开发开放进展缓慢。大麦屿港建设规划前后曾做过多次,但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规划,目前的规划也只明确了各区块的界址,分为军用码头、集装箱作业区、华能专用码头等,没有按照港区应有的开发潜能来编制整体规划,更没有编制出象洞头县那样将城市发展、公路建设和港口建设等融为一体的整体性规划。同时,因临港土地可利用面积少,港口建设难以按规划建设,码头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与港口相配套的临港工业和堆场仓库等用地无法落实。另外,大麦屿港仍是国家二类口岸,涉外机构尚未建立,涉外项目难以引进,影响了港口业务拓展,也阻碍了港口的开发特别是对外开放。
三、对加快港口开发开放、实现“以港兴城”战略目标的几点建议
现在,两港并峙之势已成定局,大麦屿港虽然失去了最佳的开发时机,但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如果依旧漠视港口开发,这无疑有愧于大自然对玉环的特别厚爱,也有愧于全体玉环人民的殷切期望。因此,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加快开发开放步伐,使大麦屿港早日成为浙东南第一大港,能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主航道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此,建议:
1、落实政策,整合力量,推动港口又好又快开发。去年11月,市委提出要通过若干年努力,把大麦屿港区建设成“三港一中心”,并实施“三年三步走”开发战略,市政府还出台了十大优惠政策来促进大麦屿港口开发。现在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加大投入,把大麦屿港摆到台州中心港的重要位置来加以重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将大麦屿港建设成为台州集疏运主要基地;要整合港口开发力量,切实解决政出多门问题,港口开发可由一个部门来负责或成立专门的开发组织来负责,赋予其规划、土地、城建等方面的特殊权力,使开发工作能顺利推进;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紧审批国家一类口岸,拓展外贸业务,扩大对外开放。
2、科学规划,把握方向,准确大港口建设的定位。要在原有港口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一批国内外现代港口经济学知名专家,对大麦屿港口发展进行充分论证,再广泛征求本地有识之士的意见建议,做好港口的发展定位工作,对港口的建设、临港型产业的发展及港口城市的建设作出更全面、更科学、更细致、更可行的规划布局。既要把握好大麦屿港对我国腹地的辐射能力,科学规划港口泊位、吞吐量及支撑港口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又要考虑周边港口的竞争情况,防止盲目开发造成资源浪费;既要大力发展临港型产业,培育和组建一批区域港口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使之成为临港型产业发展的骨干,又要防止过度发展带来灾难性的无序竞争。
3、深化改革,多元融资,推行港口建设及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港口建设仅靠政府投资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必须切实改变单一靠政府投资建设港口的模式,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运作体系。可采取合作、合资、租赁、特许权转让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港口建设,加快港口民营化的步伐;也可运用以上形式,积极引进外资进行港口建设,促进港口更快更好发展。在港口管理上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推行政企分开,促进港口的市场化运作。
4、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优化港口发展硬环境。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争取各方力量的支持,做好与周边地区、县市的协调工作,尽快建好76省道复线温岭段工程,早日启动乐清湾跨海大桥建设,加快沿海高速公路、铁路与大麦屿港的联接,大力改善大麦屿港集疏运条件。
5、发挥优势,加强合作,增强港口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在地理条件、交通条件、港口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深水岸线长达30公里,10万吨级以下的巨轮可以自由进出),吸引温州合作,实行联合开发,形成合理分工、共同承担职能,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同、利益共有的目标,使大麦屿港成为浙东南深水组合大港重要组成部份,既同“大温州”关系密切,又成为台州市经济的新亮点。
最后,我们热切企盼着未来的大麦屿港成为一座造福于玉环人民的“希望之港”。(政协陈屿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