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南沿海的侨乡古城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早就想去看看,一睹那久闻中外的开元寺、清源山,那充满迷人魅力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那具有异乡风俗的惠安女。在初秋的季节,有幸随团饱览了这些地方,但给我留下印象特深刻的,还是那被绿树环抱、顶天立地、长生不老的石头老人——老君岩。
我们随导游沿着林阴石径漫行,远远只见清源山麓横亘着一座古朴的城楼。山门外,一方石头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地面铺砌着八卦图案,透出几分道教文化的氛围。登上石阶纵目眺望,眼前豁然一亮:在古峰碧树、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座硕大无比的巨型石雕坐像,犹如一位温厚慈祥的老爷爷,正乐呵呵地朝着游客微笑呢。这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亲切感,仿佛远归的游子投入亲人的怀抱。同去的几位朋友更是赞叹不已,纷纷近前与这位亲切的老爷爷合影留念。 这尊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的老君造像,是我国宋代道教石刻中罕见的艺术瑰宝。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神态极为潇洒。据史书记载它原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这老君坐像相传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北斗殿”围护,后来道观被焚毁,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实誉称“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李老君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悠悠然“由楚入闽”,大概是看中了“泉南佛国”这一方风水宝地吧?!
认真观赏老君岩石雕坐像,领略它的仙风道骨、丰采神韵,人们不能不惊叹宋代泉州石雕艺术家的非凡智慧与才能。老君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在老君造像前的东西两侧,有18方我国元代著名的书法家赵孟兆页手书的老子所著《道德经》碑刻。由于它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副其实。生动逼真的造型、精美传神的韵味,夸张写意的线条,质朴淳厚的内涵,使这尊老君石像显得格外亲切可爱,充满令人心迷神醉的魅力。你看他席地而坐,左手扶膝,右手凭几,双眼含笑,须眉皓然,真可谓“风吹髯动,指能弹物”。严格地说,老君的耳朵和双膝似乎不合比例,却又让人感到大丈夫能伸能屈,夸张和变位都恰到好处。最为令人喜爱和赞叹的是,石刻老君的神态和蔼可亲,目光深邃而睿知,满脸笑容无忧无虑,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充满了一种温馨的人情味,一点也没有道貌岸然、威严凌厉的神仙架势。那襟怀坦荡、笑口常开的神情,分明不把人世间的荣辱得失放在心上。难怪明代诗人季本盛赞其“刻画渺难察,奇巧疑天工”,“仙踪若可继,愿言永相从”。官至刑部右侍郎的明代安溪人詹仰庇,或许是厌倦了官场倾轧、宦海浮沉,低徊流连于老君岩前,发出了“祗今万古三生石,谁是千年不老人”、“由来杯酒堪忘世,宠辱何须患有身”的慨叹。有道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那些为名利、地位、金钱等等物欲俗念所困扰的人,如果来看看老君石像,让大自然的清风流泉荡涤烦乱荒芜的心,也许会感到神清气爽,尘虑顿消。
誉称“闽海蓬莱第一山”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素以三十六岩洞著称于世,而古老神奇的老君岩又以其石刻艺术的出神入化和在宗教史上的特殊价值,冠于诸岩洞之首。宋代泉州的民间雕刻艺术家摈弃了世俗对于神的超现实的臆造及虚构的模式,独具匠心地塑造了扎根大地、亲近人民的艺术形象,使之成为千古不朽的杰作。只有亲近人民,表达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艺术,才能得到人民的赞赏和热爱。我在老君岩像前驻足良久,凝视着老君岩,仿佛像读一部石头写成的历史,不仅发现了这尊老君岩雕像的动态感和肌肤感,还悟出了一种哲理,获得了艺术和人生的启示。 (作者:黄立轩)